管理文库 导航

丰西二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编辑:管理文库2024-04-06

  日常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课程开发相关资讯,你可能正苦于不知道如何撰写课程开发相关的工作文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丰西二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由学校来决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

  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观念与认识

  尽管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已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是校本课程的内涵与本质到底是什么?校本课程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间是什么关系?------这都需要我们解决。

  2、教师的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那么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备怎样的素质?要求教师拥有怎样的课程能力?教师如何写课程纲要?教师该拥有怎样的学生观、知识观、教学观、评价观?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3、条件与资源

  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课程资源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源方面,往往很不平衡,从我们学校当前的情况来看,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源方面虽没有优势,但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校本课程,课程资源是比较丰富多彩的,缺乏的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因为我们要运用这些校本课程资源并充分开发,使之得以合理的利用。

  4、评价与改善

  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校本课程开发有效运行的保障。那么如何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评价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理论依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含义是宽泛的。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对课程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但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也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机会的过程。实践中的校本课程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我们属前一种,即国家在课程计划中预留10---15%的余地,学校自主地进行新的课程开发。在这里“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板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最能够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差异性和独特性需要的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模式。由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和社区人士广泛参与课程决策,所以它具有时效性强、开发周期短的特点,它能够充分关注并满足学校师生及社区的独特性及其发展需要。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是一种最具民主性、群众性和个性张力的课程开发模式。

  2、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是校内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是一种相对封闭式集权式的开发模式。由于它固有的弱点造成了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大量闲置。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能够有效地实现国家、地方、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重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使各种教育资源实现“1+1>

  2”的增值效应。

  3、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是课程决策权的重新分配过程,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是一种课程决定,因此校本课程发展涉及到课程决策权利的分配。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拥有的金字塔式权力霸权的革命性行动,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开发出校本课程,同时它还能够有效地打破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打破学校内部复制的集中化和权力霸权,构建一种宽容、平等、民主的分权管理体制。

  4、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学校文化构建的过程。任何一种新的课程的开发,必然会产生具体的课程产品。也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文化建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必然会对已有校园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与破坏,同时,它必然会建构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客观需要。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人的行为总要受到一定的理念或观念的支配,因此要确保校本课程高效而优质地开发,首先必须树立先进的开发理念,具体目标如下:

  1、多元目标观

  从校本课程来看,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开发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它的终极目标是尊重并满足学校师生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树立多元目标观。学校目标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指学校发展及其特色建构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满足学生的兴趣、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对课程开发的特殊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社区目标包括:(1)社区的个性化开发及其资源优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2)是指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2、多元的课程观

  所谓多元的课程理念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和学校、社区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可以发出不同种类的校本课程。

  3、多元主体观

  多元主体理念是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

  4、分享、开发、创新的过程观

  校本课程开发既重视课程开发的结果,也重视课程开发的课程。

  5、自主选择、乐观参与的教学观

  6、多元、平等和个性张扬的文化观

  7、分权化的管理观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应树立权变理念。所谓权变理念,是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环境和条件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因人因地同时因事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8、多元评价观

  多元评价理念是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多纬度、多层次的评价,包括: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对象、多元评价者、多眼评价方式和多元评价方法。

  (五)、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原则。

  2、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原则。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4、形成和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

  5、继承、学习和创新的原则。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决策的过程、民主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过程。

  1、采用经验性研究优化组合的一系列方法,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优化组合的系列方法。

  2、相信教师、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3、遵循一定的程序。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四、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步骤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

  3、对学校的资源进行调查。

  4、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内容。

  5、培训校本课程开发教师。

  6、制定、审查校本课程纲要。

  7、组织实施。

  8、跟踪评价、动态调整、总结整合。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机构,由校长任监控人,负责资金投入、设备配备,保障物资供应,教导主任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成立开发小组组织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并制定开发课程计划,组织授课。

  3、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六、校本课程开设安排

  1、内容

  七年级:基础健康知识

  八年级:面对侵害、伤害青少年如何“自卫、自护、自救”

  2、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朱宝兵

  副组长:徐萍

  组员:王志丰、孙远明、郭秀芳、吕秀芝

  3、时间安排

  本方案从本学期开始逐步组织实施,制定实施计划安排表并在20**年6月份前完成。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篇2:棣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1、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根本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已从“制度化层面”转向“实践层”,并驶入了快车道。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验,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2、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的形成

  学校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为此在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有课程资源,结合我校用朱棣文名字来命名的一所教育设施现代化学校的优势,开发“朱棣文精神”校本课程的条件已经成熟。

  朱棣文十分关注我校的教育,在访问我校时题词:“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涯中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要在这里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在朱棣文谈到许多关于学习和创新的言论中更能反映出一个科学家对当代教育的独到理解,而从朱棣文本人成长、成功、成名的经历中又折射出他鲜明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所以开发“朱棣文精神”校本课程旨在以朱棣文精神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独特资源,从能做的做起,去发现,去开发,去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形成和体现朱棣文小学办学特色,取得朱棣文精神氲氤于校园的效果,让朱棣文精神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论的指导,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3、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十五”省级课题研究的有效深化

  我校的“十五”省级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从****年开题研究至今,我们主要从本体研究和微观层面的学科研究两个方面展开,即重视校园景点布置,使特色建设“环境化”,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使特色建设“情境化”。而对中观层面的综合性研究几乎没有涉及,而开发“朱棣文精神”的校本课程肯定能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并带动课题向中观层的综合性研究深化,中观层面的综合性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学习品质和创新品质的研究”这也是每一位学生、教师和一切成功人士必备品质,我们将其整合为“成功品质”。在朱棣文小学,师生们是怎样去认识和理解朱棣文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教育思想,是如何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中体现的,最后又是如何内化为师生的一种素养和品质,这必须让朱棣文精神作为校本资源的特色和文化去研究开发,唯有这样,朱棣文小学的品牌才能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优质资源,这真是我们要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二、开发过程和步骤

  1、在课题研究中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的“十五”省级主课题是《“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它的研究核心是如何将朱棣文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内化为师生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去收集朱棣文的各种资料,去研究朱棣文的内涵,最终必须有校本教材问世,校本教材的出现也就是拉开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序幕。现在学校已编著了第一本小册子《朱棣文》和第二本《追求与超越》。

  2、在编写校本教材中开发校本课程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呼之欲出的第三册校本教材——《让成功伴我成长》也已进入了最后定稿阶段,它证实了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校本课程形成的沃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校本课程。

  《让成功伴我成长》是上述二册的继承和拓展,此书在提炼朱棣文成功事迹的基础上还与更多的科学家成功故事相映证,并对科学的成功秘诀进行了有效的揭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积淀成功素质。

  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第一、二、三册基础上第四、五……册校本教材将系列陆续问世。

  3、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王晓春任组长,叶天荣、全柳芳、王文英等为副组长,原子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成员二十余人为组员。

  (2)前期论证

  利用“朱棣文精神”现有资源,确定校本课程具体内容并将课程纲要拿到家长、学生中征求意见。

  (3)培训师资

  A、学习校本课程相关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以沙龙、讲座、研讨为主要形式。

  B、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4)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要阐明下面几方面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5)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处、教科室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6)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每周晨会一次,每学期举行一次班级主题活动。

  三、开发的内容和组织实施

  1、重视校园景点,让开发过程“环境化”

  我们为挖掘朱棣文这一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教学思想,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走进校门“求实创新”的校风映入眼帘,两块大型浮雕上刻有朱棣文的题词,中英文对照,并配有十几幅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创造的图形;宣传廊里关于朱棣文的简历,成就及照片;宣传牌上中英文对照的朱棣文关于学习和创新的言论;学校的校标是“DW”(棣文两个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的变形组合,寓意是学生像刚出土的幼苗,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学校主建筑的命名:求真楼、启智楼、博学楼;景点设计:读书亭、彩虹廊、展翅雕塑、朱棣文名言廊;十大世界伟大科学家的头像雕塑;朱棣文展室中朱棣文事迹和图片的介绍;走进体育馆,“放飞理想”的校歌让你情不自禁高歌引亢……这些具有个性的渗透名人精神的校园文化景点布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名人精神的激励和科学文化的熏陶。

  2、编著校本教材,让特色建设“课程化”

  为“十五”省级主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需要,我们有步骤地编著关于朱棣文的系列教材,让朱棣文精神渗透于课堂、家庭、社区。

  第一册教材——《朱棣文》,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朱棣文的生平事迹,各种记者对他的采访以及他访问我校时的一些互动情况。

  第二册校本教材——《追求与超越》,以十六章形式从十六个方面围绕朱棣文文化科学精神进行记叙和阐述,提示了朱棣文科学事业成功的秘决。

  第三册校本教材——《让成功伴我成长》有二十二篇课文组成,每篇课文的框架结构相同,分四大块: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成功探秘、心动行动,每块内容都围绕课题的主题词展开编写。

  第四、五……册教本教材,随着课改的需要,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逐步完善的教材体系将问世,并实施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

  3、重视科技教育和综合实践,让实施过程“阵地化”

  朱棣文是一位伟大的物理科学家,在他的鼓舞下科技教育成了我校特色之一,我们又将科技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列为研究“朱棣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实践创新的主要阵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开展科技和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把这些宝贵的材料收集和整理、编写成校本教材,此教材编写中突出二个原则:

  第一、在教材的内部结构设计上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为原则,操作上,一是以问题为核心架建知识结构;二是以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二、在教材的外部特征把握上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为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开展活动,蕴育个性。

  四、评价要求和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理念与特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学校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评价从下面四个方面考虑:

  1、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开发校本课程主要看学校是否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课程开发,并以学校为基地,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手段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利用校本资源,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认识论环境和活动空间,使多样性的知识成为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公正对待各种知识乃至自身经验的理性态度。

  2、开发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十五”科研成果

  开发校本课程是我校“十五”省级主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实践》重要研究成果,以朱棣精神为校本课程,首先应看朱棣文精神是否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各个领域,让朱棣文精神氲氤于校园。在朱棣文精神的鼓舞下师生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践性作业、实践活动过程、收获汇编成册,形成一套适合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带有研究性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在实践研究中归纳出校本资源,优化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界定。

  3、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

  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上是否有突破,学校的内涵、特色、精神、氛围上是否洋溢着时代的特征和科学精神,一句话朱棣文精神是否内化为教师的自身素质。

  评价时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具体操作可用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分析等。

  4、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在学习中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又敢大胆想象,细心求证,能自信、自主、自强、自立,又虚心求学善于合作,一句话将朱棣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创新品质。具体操作时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观察、调查、学习知识的成果展,还可以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成长记录袋(将孩子成为优秀的作品、习作放入)。

篇3: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需要评估: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1995年在区内开设钢琴实验班教学班,通过钢琴教学,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浑身上下散发着艺术的气息,令人倍感欣慰。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绍成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宁波市首批艺术特色项目学校。“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绍成小学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北仑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需求旺盛,特别是对艺术教育的愿望显得更为迫切,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从而熏陶情憬,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4.分析学校优越的课程资源。

  作为北仑区唯一艺术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1995年,一座造型别致的典雅的钢琴教学厅落成,内有40多架120型立式钢琴;一台斯特劳斯三角钢琴放于厅中央。4位专职的钢琴教师,95年在全区开设了钢琴教学实验班,将近十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钢琴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在市内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钢琴艺术特色。同时在钢琴教学的带动下,我校又先后开设了美术、书法实验教学班,通过几年的探索,被宁波市书法协会命名为“市书法实验学校”,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正在校园内悄然形成,艺术之花正在竞相开放,难怪乎几年前国家教育司副司长杨锐敏来我校视察时,欣赏着孩子们的现场演奏,激动地说:“真想不到,北仑也有个鼓浪屿”!以上的这些条件,为实施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要评估及结合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尤其是艺术方面)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艺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钢琴演奏

  鼓号吹奏

  笛子普及

  电子琴演奏

  口琴吹奏

  合唱表演

  形体与舞蹈

  毛笔书法入门教程

  毛笔书法提高教程

  硬笔书法教程

  儿童连环画与卡通绘画

  中国画入门

  吴丹芳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由各类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绍成小学各门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老师根据些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以钢琴课程为例:我们制定了钢琴教学的发展目标;不仅有量化的指标,比如,每个钢琴班的孩子经过6年的培养至少要达到全国钢琴考级六级以上水平,优秀的孩子尽量达到更高级别如九级、十级。但“九级、十级”不是我们终级指标,我们正在走出这样的误区,为了考级而去学钢琴,我们更注重的是这批孩子“人格的健全、个性的完善”。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及学生的实际,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一周的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

  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①“师徒制”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如钢琴教学聘请宁波市钢琴学会会长林元宁老师担任名誉校长,每月一次来校授课,林老师在课堂上精湛的演技和春风化雨般的教学风格,不仅赢得孩子们的心,亲切称其“林奶奶”,更让年青教师收益非浅。而书法方面,经多方联系,特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会长德高望重的陈启元老先生每周五来校一次授课,老人不仅讲授如何写好字,更是注重孩子人格的发展、文化的修养。按老人的话说是“字如其人,练字修心养性”,而我校的周友甫老师也有幸成为陈启元老师的关门弟子。

  ②实践性培养模式。

  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业务脱产培训,邀请有名专家对艺术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③课题研究模式。

  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如今,我校的钢琴教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作为北仑区艺术学校,宁波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我们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了适合自己走的,能凸显学校个性的路子,于是确立了《艺术教育“校本化”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研究》这一市级立项课题。关于这个课题的深远意义有这样一段描述:“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整个课题研究跨时三年,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参与的教师立足学校特色课程特点,合作编写校本教材,把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课教师再根据本年级本学科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如钢琴教学我们采用课程教材选编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编排了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包括:《车尔尼练习曲》、《贝多分》、《莫扎特》、《海顿》不同风格的奏鸣曲;中外优有歌曲等。而书法教学则采用教材自编方式,我们结合语文识字教学,精心编制了写字教材。(举例)利用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后15分钟的写字小课练笔,不仅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同时也弥补了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研究论着。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展示及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我们建立了绍成小学专职教师(尤其是艺术学科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如钢琴教师必须在两年内达到全国钢琴考级十级,还要擅长另一种乐器的演奏。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形式每学期评选出孩子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艺术老师”。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3)对学生成长的评价。

  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五、保障措施

  1.构建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课程”在学校中主体地位的确定和完善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校本课程的管理网络即:校级领导管理,教导处管理,教科室协管,教研组管理。

  (1)校级领导管理:

  ①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总设计师。策划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并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②校长按计划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经费到位,供购实资材,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讨活动,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导处管理:

  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估等工作。

  ①教导处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原则和总方案》对各教研组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和论证,确定开设的科目和开设的时间。

  ②组织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方案,并由教导处审核备案。

  ③负责好全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教研等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落实,及时对校本课程开展日常的考核和评估工作,并进行档案式的管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绍成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b.开发的课程名称,参与的人员以及起始的时间;c.各成员的一段背景,承担的工作;d.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事件;d.教师在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的记录随感,心得,故事,体会等;e.校本开发的课程产品如自编的教材,活页资材集,有创意的课程教学设计,教案运筹等;f.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如一学期一度的钢琴音乐会;艺术周活动: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获奖名单,先进事迹,荣誉称号等等。

  (3)教研组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它在校级教导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

  ①组织好成员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明确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任务,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课程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

  ②积极开展本课程的研发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该课程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进行自编或改编校本教材,加强集体备课,制作教学用具,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

  ③组织好本课程开发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市级、校级的课程研究,尤其对市级课题《艺术教育校本化与学生的素质发展研究》,实验教师更应加强中期的研究,把子课题贯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次课程研讨活动中,及时记录课后反思,教学案例、体会等第一手原始资料。

  2.校园文化的营造。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高雅的,不仅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而且还会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脚落里,因此,在校园里创设一种文化艺术的氛围与之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校园设施,环境的布置,早在93年,在海外侨胞王绍成先生慷慨捐助下,在北仑中河畔一所美丽的学校——绍成小学诞生,它通体洁白,配以翠绿的琉璃瓦,阳光下显得典雅大方,而那,临池而建的圆顶圆形的乳白色钢琴厅更为引人注目。而在厅外,有一条连接教学大楼的通道,地面上雕以五线谱及镶上黑白琴键,因走廊上栽有浓密的紫藤萝,开着紫色小花,美其名曰:“紫藤走廊”。厅的左侧,在绿树草坪的映衬下,一座造型别致的雕塑悄然而立,再加上不时地从钢琴厅传出那阵阵悦耳的琴声,孩子们置身于其中,久而久之,身上也将散发出这谈谈的艺术气息。

  其次是墙面文化的建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都说一个人在幽雅芬芳的环境中浸濡已久,全身不自觉的会沾染香气,因此,墙面文化建设对艺术课程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教学楼墙壁都是坚实冰冷的水泥砖墙,为使墙壁生动起来,我们对墙面进行创意: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琴、棋、书、画”,是相通的,开拓他们的视野,我们把书法、美术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和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表裱起来,挂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为了让学生走近一些艺术大师,则在墙报上专门开辟“走近大师”小栏目等,而在窗台或是某一个角落放着一两盆绿色植物,兰花、水仙、文竹……这些都无不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浓浓人文情怀。

篇4:水龙一小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制定本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自教育产生以来,历代教育家,教师,关心教育的人们一直苦心求解的方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时代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竞争综合化的步伐加快,人类对教育探索的努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其主要表现是,举国家之力进行教育改革,如:

  1983年美国发布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及《发挥美国高等教育潜力》两个文件,拉开了美国迎接21世纪的教育改革的序幕.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签发了全美教育纲领性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America2000:AnEducationStrategy);1993年4月21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全美教改法案——《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2000:EducationAmericaAct)  1985年,英国议会公布了《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以及《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教发展》的绿皮书;1988年英国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案》  1983年至1985年法国公布了5个教改文件:《为民主的初中而斗争》,《21世纪前夕的高中及其教育》,《提高青年人的职业水平和社会地位》,《高等教育法》,《对未来教育的建议》;之后,19***公布了《法国教育指导法》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直属教育咨询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简称"临教审"),从1984年9月至1987年8月,先后发表了4次教改报告,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于1987年公布了《推进教育改革大纲》及《关于教育改革当前实施方针》  1993年2月,中国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年7月俄罗斯正式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  各国的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措施,有宏观的,微观的,有基础教育的,高等教育的,有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的,有教育内容的,教育手段的,有教育制度的,教育管理的,但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本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未来社会的需要,从而促进国家的强盛和发展  在这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国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没有袖手旁观或消极应付,而是积极应对,全力参与.他们本着对国家民族和学生未来负责任的精神,认真学习,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实验,提出了许多富有智慧的观点和主张,如:1990–1993年间哈尔滨安静小学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改革,1983--19***的杭州天长小学的小学最优发展综合实验,1981开始的上海实验学校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这些改革和实验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探索整体育人规律为目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改革,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也就是这个时候,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相继被提出来了,它们针对当时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学生中弥漫的怕学,厌学,死学的情绪,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并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践,为199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和实施做了建设性的铺垫,受到广泛的关注  这个时候,也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时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日益体现出来,国家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把教育置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来优先发展;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有学校上"而是要"上好学校",教育消费成为吃,住问题解决以后最大的支出.龙小人注意到同行和兄弟学校为优化学校教育所作的努力,感受到了历史赋予他们的机遇和挑战,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消化,吸收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优秀成果,整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龙小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追求——家园教育,开展了小学环境教育的研究,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坚持将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市"绿色学校",课题《小学环境教育的研究》荣获了市一等奖,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家园的理念如何继续二期课改的春风吹进了学校,我们期望通过以"家园教育"为主导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来培养学生的家园素质  二,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基于家园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关爱家园》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1.助于我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校本课程的背后一定要有本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作为依据.我校办学目标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有责任家园人,创建新时期一流学校.而开展"关爱家园"教育,学生学习范围远远超越了狭窄的课堂,学生在活动中主体地位突出的显形状态,与自己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的实际接触,以获得最鲜活的体验,有助于我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2.于学生的兴趣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订以前,我们对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爱好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环保活动,在班级的墙壁上,都有学生喜欢的环保手抄报,环保作文;在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经常经常进行环保小课题研究.通过随访家长,座谈会和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得出这样的结论:家长一致认为,学生喜欢这些环保活动,对电视中出现的这类节目也十分关注.四,课程目标:

  1,基于家园教育理念,整合学校,社区,家乡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家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有责任家园人,创建新时期一流学校办学目标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和发展家园教育理念  五,理论依据:

  (一),STS理论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S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一种新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  STS教育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在校本课程中,STS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帮助学生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解决问题,使用产品,运用技术等技能,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STS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着眼于从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发展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学习.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拓宽教学广度和深度  STS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指导方面,更加突现以学生为主体,使教育过程灵活而富有创造性  (二),"持续发展"理论:

  "持续发展"是人类学,社会学,环境学等使用的关键术语,并非教育领域的专用名词,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战略,一种思想,泛指人类一切活动必须从"联系""整体""和谐"等观点出发,追求长远的整体利益.如今,有关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从坚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的发展观,进一步发展到强调"协调当代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揭示人与自我的关系的首要地位".这就是说,人类活动在纵向上要处理好"前""后"关系,在横向上要协调好"你""我"关系,先前需要的满足或先前行动不能对后继需要满足或后继行动产生损害,或者先前需要与行动的实现不能以损害后继需要和行动的利益为前提.同时,"我"的需要满足或行动不能建立在损害"你"的需要满足和行动的基础之上.从此意义理解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持续发展观,大致包括三层意义  1,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处理好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关系."生本"是"校本""师本"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目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学校本身,也不是为了教师本身,而是为了学生本身,为了学生的未来.学校课程开发的根本在于学生发展,"学校"虽然是课程开发的理想平台和重要基石,但为学校而开发课程却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新课程开发本身而论,无论教师开发还是学校开发的课程,均不能停留在"半开发"或1/3开发状态,只满足于"校本课程"设置或"校本教材"编写,必须进入学生学习层面,让学生与课程,教材产生互动和对话.实际上,没有进入学生学习层面的课程开发都只能是零开发,不可能对学生发展产生效益  2,共同发展.首先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并非是教师为少数学生开发课程倾注精力,相应地减少为大多数学生提供有效课程教学的精力;其次是全体教师的发展,并非是学校为少数骨干教师提供资源开发体现少数教师特长/利益的特长课程,而是所有教师都有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再次是整体课程的发展,不是学校为了特色而特色,开发少数"精品"课程,这种课程只是为学校短期需要而存在,甚至为了满足学校功利目的而存在.无论是学生的发展,或者教师的发展,还是学校课程的发展,都是整体的,共同的发展.学生/教师团体发展为学生/教师个体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强大的动力,课程整体发展有助于"特色"课程的形成和发展.只注重少数学生,教师,课程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最终使他们/它陷于孤立境地,失去广阔的发展土壤,即使是鲜花绽放,必定枯萎!

  3,持续发展.今天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明天的发展为代价.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开发者建立"系统思维",长远规划,谨慎设计,长效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如果学校只图眼前利益,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用于短期开发,或者受他校校本课程开发热情的影响,为跟上步伐而盲目开发,没有使课程开发上升到"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校本课程开发最终只能失效,更难长效.尤其在机械搬用市场机制淡忘教育规律的学区,"校长轮换制"盛行,校长行政时间短暂,长效规划机制难以建立,校长只能考虑在位期间的课程开发,至于所开发的课程对学校下一阶段发展有多大价值,或如何起到连续作用,则很难思考.即使有校长费尽心力,长远规划校本课程开发事宜,其行政权利一旦移交,下任校长也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延续课程开发的连续性.就教师而论,个别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甚是模糊,花大量时间开发课程,却对教师自己专业成长没有多少帮助,甚至因为开发对学生价值不大的课程花费较多时间,减少教师认真备课,研究和反思教学的时间.就学生而论,如果接受学校所开发的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的过多的"校本课程",相应地减少了学生学习国家/地方课程的时间,学生持续发展必然受到影响.最后,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自身就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评价的重要功能就是要促进"反思",不断"改进"课程,维持课程持续生成  (三),"人本自然主义"  "人本自然主义"与"科学实证主义"分别代表课程评价的两大阵营.②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取向于人本自然主义,其原因主要有下述四个方面  1,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是围绕"人"的发展展开的活动,人的发展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难以分离,难以以量求知.整体性的系统的方法,较之科学实证主义方法更能体现评价使"人"成为人的教育特性  2,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不是追求一个论证的"可知"的结论,而是注重"改进",追求"发展".通过课程开发活动连续性的动态改进,谋求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进入课程开发活动中的事件,背景复杂多样,很难量化,因而需要采用多元的个性化措施  3,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是互动的,建构的,一元的,对话的关系,很难用分离的,二元论的观点去审视,去判断.因此,体验性,欣赏性,展示性,系统性方法等多元的方法可能成为校本课程开发评价适宜的重要方法  4,课程是关联的,丰富的,整体的和连续的.用单一的测量统计分析方法,很难体现课程开发与评价的丰富内在特性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课程结构: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是基于家园教育主导理念,实行"一体两翼"的开发方案:以必修课程为体,以隐性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两翼,统筹开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学校(家园),家庭(家园),社区(家园),家乡(家园),地球(家园)为载体,进行家园素质培养,并整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平衡学生与自然,他人和社会,自我三种关系,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的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龙水一小从创建学校特色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有责任家园人的目标出发,联系学校实际,重点开发校本课程,初步建立了由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组成的家园教育的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1),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隐性课程的内容既可能是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其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龙水一小为发挥隐性课程的正效应,根据现代课程理论,对隐性课程进行了较为科学,有效的开发和控制,现已产生两种隐性校本课程:一为校园文化环境,二是教师的课程扩张.课程扩张是指教师在实施国家或地方课程中,渗进自己的主观因素,从而扩大了国家或地方课程的目标和内涵,使国家或地方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龙水一小家园教育的载体.这种隐性校本课程被称为"口袋课程".它具有随意性,偶然性,独家性,如同某位教师口袋里的小玩意儿,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或放进去,而且属于教师独家拥有,不同于其他教师口袋里的小玩意儿.三是校外育人环境,校外育人环境是龙水一小隐性校本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列宁曾经说过:"教育问题决不是只限于学校问题,教育决不是只限于学校"龙水一小依据系统论和终身教育的原理,为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散方面的力量,优化校外育人环境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配合的一体化的育人格局  (2),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与必修课程相对,是依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等,在教师指导下允许个人选择学习的课程.选修课注重文化遗产和现成科学技术知识,特征是:内容比较先进而灵活,授课往往打破原教学班,目标层次一般只需了解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考核与评价不必很精确  (3),关爱家园为必修课程,包括认识家园和走进家园两部分,走进家园为综合实践活动.  七,实施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在学校党政领导下,成立了以校长郑学勤为组长,科研处主任王成福为副组长,各科室,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领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2,抓好教师研训,采用举办讲座,研讨,专项学习,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开展校本研训,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掌握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评价  3,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担任校本课程任务的教师写出课程计划,并做好课案收集.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检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九,课程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⑴,评价内容多元化;⑵,评价过程动态化;⑶,评价个体主动化;⑷,评价方式质性化;⑸,评价行为日常化;⑹,评价结果效益化  十,开发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来抓,成立了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及评价小组  2,制度保障:制定相关的校本开发实施制度  3,经费保障:从学校的经费中拿出一笔资金专门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4,建立激励措施:与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评选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一,具体规划

  1,(****年7月——****年9月)准备阶段,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2,(****年9月——****年2月)制定校本课程方案,计划,初步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初步编写工作  3,(****年2月——****年6月)实施阶段,根据校本课程的教材认真实施  4,(****年6月——****年8月)继续实施并完善校本课程,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家园教育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

  (关爱家园)

  选修课程

  隐性课程

  认识家园走进家园

  (家园主题综合实践课程)

  书画家园

  家园摄影

  探究家园

  吟唱家园

  校外育人环境

  口袋课程

  校园文化环境

篇5:小学绿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的工作意见,结合我校地处偏远农村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封闭,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差;社会活动少,学生交际能力低等实际情况,经教代会研究决定:以校本课程《绿色教育》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课程目标

  1、力争用一年的时间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初具雏形。

  2、使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保护环境的知识;具有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具有一定人际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4、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分别开发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即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层次;三、四年级为中年级层次;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层次。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以各班班主为主,学校根据需要统一安排全校人力物力资源。

  四、课程内容

  《绿色教育课程》共分三大块:

  第一块为〈绿色人文篇〉(适用于低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常识、绿色人物、绿色事件、绿色机构和绿色行动等;熟知家乡环境状况;能和家长、老师、同学等熟悉的人自由沟通。

  第二块为〈绿色自然篇〉(适用于中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动物、绿色植物、绿色环境和绿色行动等;了解国家的环境状况,掌握治理家乡环境污染的知识方法;能和周围社会各界人员沟通交流(如村委会、企业人士等)。

  第三块为〈绿色综合篇〉(适用于高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人类衣食住行、工业农业交通和绿色行动等;带动家人、村民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能独立完成一些学校、社会活动。

  五、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活动方案进行学习。

  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蔡福宏

  副组长:贾继申、张炜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贾继申

  副组长:张炜、李辉

  组员:王静、赵金华、孙丽丽、唐友海、郑翠安、王秉顺

  七、具体操作

  (一)、需求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区教研室审议,经同意后定稿。

  3、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二)、培训师资

  对实施本课程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定期理论学习,集体教研讨论。(三)、组织实施

  由学校一安排课表、课时,相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本课程的各层次课程的实施。

  (四)、实施步骤

  分三步走:

  第一步:酝酿准备阶段(****.9.1——****.9.1)。资源分析、需求调查、课程开发定位,并写出方案。

  第二步:开发实施尝试阶段(****.9.1——****.10.1)。分步开发课程内容,并付诸实施。

  第三步:初步定型,阶段总结(****.10——****.12)。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善和提高课程质量。

  八、课程保障

  1、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和监督实施。

  2、建立课程实施阶段汇报制度,及时观察课程的实施动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3、保证课程开发、实施经费。

  4、力争上级领导、家长、社区、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九、课程评价

  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和体验、经历;在评价形式上,注重多样性,即可以是表演式、竞赛式、汇报式等;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多元性,即可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形式;在评价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发展发现;评价的结果多样,可定量,也可定性。

文库分类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管理文库吧 glwk8.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