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 导航

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细则

编辑:管理文库2024-04-10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人们运用到民主管理的场合不断增多,我们该怎么写作与些相关的内容呢?以下是www.glwk8.com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细则,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均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于教职工的监督之下,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依据《全国教育工会关于推进校务公开的工作意见》和市教育局、市教育工委有关文件精神及我校《关于“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特制定关于“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

  一、校务公开的内容

  按照教工[1999]3号文件和教工[2000]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公开的大体内容有如下十六项:⑴学校发展规划、办学方向和管理制度;⑵教育教学改革方案;⑶学校基建项目、承包单位和建设资金;⑷学校财务情况及创收情况;⑸住房分配;⑹奖金分配;⑺职称晋升;⑻评优树先;⑼领导干部资金;⑽中层干部任免;⑾办会会议内容;⑿阶段性工作目标措施;⒀工作过程中的检查与评价;⒁人事调整使用理由;⒂财务收支(含招待费);⒃各类考核评价标准及运作情况等。另外,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二、校务公开的形式

  1、召开教代会是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某些涉及全校教职工或者大多数教职工的难点、热点问题,如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奖惩制度、财务预决算等,均需提交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后再实施。如遇重大事项,可临时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

  2、建立校务公开接待日制度。每月10日(遇星期天顺延一天)定为校务公开接待日。学校提前5天(即每月5日)将地点、接待人员在公开栏内公告,届时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全天候接待,虚心听取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做好接待记录。当场不能答复的,待学校研究生10天内反馈给本人。

  3、继续用好公开栏,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为增强校务公开的透明度,每月20日定为校务公开日,综合公开的事项,按月在高远楼内的校务公开栏内公布;需要随时公开的事项,及时在校门口黑板上公布。公开栏的公审内容具体由校办负责。为便于检查和存档,建立“校务公开”榜底存档制。

  4、增设意见箱、建立公开电话。在丽天楼和韵海楼门厅设校长信箱,以方便师生、家长向校长反映情况、提建议和意见,并设立校务公开电话,虚心听取教职员工、学生、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三、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

  为切实落实好“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学校研究决定建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每月15日定为校务公开例会日,研究答复落实接待日中,校长信箱、公开电话所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将答复、落实情况反馈给有关人员。

篇2:校务公开制度范例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败工作精神促进我校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学校决定成立校务公开工作会议领导小组,推行校务公开制度。

  校务公开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推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廉洁自律,密切校群关系,维护教育形象的有效措施。

  一、校务公开的指导思想

  围绕教育改革,努力解决党群、干群、校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为促进我校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

  二、校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1、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务公开的实施。

  2、学校成立由教育工会、教工代表、家长及社会各界代表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对学校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

  三、校务公开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我校属于校务公开的范围,受教育局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监督。

  (二)向社会公开的事项:

  (1)收费公开。包括收费项目、标准、范围、批准文号;代收代办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社会捐赠的款物。

  (2)招生事务公开。包括招生计划,指标分配,生源和政策,录取分数线等。

  (三)向教职工公开事项:

  (1)财务管理公开。包括财务决算,财政拨款,正常收费,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社会捐赠,投资收益,房屋租赁收入;财务支出,专项资金补助,教学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等情况。

  (2)工程建设项目公开。包括工项目的审批过程,资金来源,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工程总造价及工程竣工之后的验收结果和决算等情况。

  (3)大宗物资采购公开。大宗办公用品、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等实行招投标或议标制度。

  (4)教职工奖惩公开。包括各级各类先进评选奖励的对象、条件、名额、程序,确定上报人选和评选结果;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和结果;对违纪教工的处理等。

  (5)干部人事工作公开。包括机构改革方案;教师、干部、职工的聘任、延退、返聘、晋级晋职;职称评审办法,职称评委会组成人选,申报者实绩、确定推荐人选等。

  (6)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公开。包括教职工工资调整、奖金、福利分配方案;住房调整,购(建)房方案;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基金缴纳情况。

  (7)学校重大决策及其需要监督执行的有关制度。

篇3:文艺汇演评分细则范例

  (一)大合唱的评分细则:

  1、指挥得当,服装整齐,精神面貌,各1分

  2、音准准确,声音洪亮、节奏正确适当,各2分,共6分

  3、整体效果1分

  4、演唱指定曲目酌情在总分中加0.1分

  5、演唱时技术难度大,如采用了二重唱、领唱、有和声部等技法,在总分中加0.1分

  6、采用十分制评分,得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保留两位小数。

  (二)小节目的评分细则:

  1、内容健康,立意积极、有创意2分

  2、表现形式得当1分

  3、演员表现力准备到位,舞台效果好5分

  4、服装、道具有特色、有表现力1分

  5、整体效果好,参与面广1分

  6、采用十分制评分,得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保留两位小数。

篇4:小学师德师风评价细则

  绵阳市安昌路小学师德师风评价实施细则

  (试行稿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广大教职工师德师风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师德师风是教育素质的灵魂,我们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第三条: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全面教育、自我教育、激励教育的原则。

  第二章师德教育和修养

  第四条:师德师风教育是教师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党支部要通过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教育,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学习实践****,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认识水平,提高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第五条:学校党支部通过政治学习制度、政治思想工作责任制度、群众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和群众来信来访、困难登记制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防止流于形式。

  第六条:学校通过树立师德师风典型,表彰先进事迹,带动和影响全体教师学先进赶先进,塑造教师群体高尚的师德师风形象。

  第七条:组织各种活动,利用各科教学,通过班团工作等各种有效途径,锻炼和培养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精业创新、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八条: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在加强集体和自我教育中逐步形成的。广大教师应自觉坚持自我修养、自我陶冶、自我锻炼。

  第三章师德的评价

  第九条:建立师德评价工作小组,由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及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师代表共同组成,主管领导任组长。

  第十条:师德评价:师德评价每年进行一次,整体评价由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三部分组成。

  1、学生评价。由工作小组组织学生可以通过问答、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就师德师风标准各项内容划等、打分。

  2、教师互评。先由教师本人对自己的师德状况进行自评,然后在组内互评,并打分、划等。

  3、学校评价。由主管处室的主任和学校行政人员共同评价,打分、划等。

  4、工作小组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三部分评价的分数按1:3:6的权重比例,计算得分。

  第十一条:加分和减分

  (一)加分

  1、本年度工作中所任班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综合性荣誉称号的,其班主任分别按6分、4分、2分、1分加分,计入师德评价总分中。

  2、本年度工作中所任班级内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综合性荣誉称号的,其班主任分别按4分、3分、2分、1分加分,计入师德评价总分中。

  3、获得综合性荣誉称号的班级和学生,其科任老师分别按应加分数与所任课班数的比值计入师德评价总分中,但所加分数不得超过任课班级中加分最多的班主任老师。

  4、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所任工作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综合性荣誉称号的,分别按4分、3分、2分、1分加分,计入师德评价总分中。但所加分数不得超过教学一线老师。

  (减分)

  在管理、授课、活动和劳动中,如发现由于教职工原因发生严重责任事故的,对其负主要责任的人员从师德总分中视情扣除3至5分。

  第十二条:在师德师风评价中,对发生以下问题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视其师德为不合格,并视其情节予以处理。

  1、对违反师德师风标准某一方面,后果严重,在师生中乃至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

  2、因管理失职,导致恶性事件的。

  3、教师本人无故旷工超过两天以上的。

  第十三条:根据师德评价最终得分,评价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评定为“优秀”的不超过参评总数的40%。

  第四章师表示范人的评选

  第十四条:连续两年的师德师风评价最终得分在前二十名以内的,可作为师表示范人的候选人在学校职代会上经代表们充分讨论,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参评教师一定的比例评出,职代会评出的结果必须经学校党支部研究确定。

  第十五条:师表示范人每年评选一次。

  第五章评选结果的运用

  第十六条:在教师聘任、晋职、晋级中,师德优秀者优先考虑。

  第十七条:在职称评聘中,师德优秀者酌情加分。

  第十八条:在年终对教师的综合性考核中的优秀和各种综合性先进,必须从师德优秀者中产生。

  第十九条:师德评价不合格者,同年度不能评定职称,不能晋职晋级,不能评优评先。

  第二十条:对第一年度师德评价不合格者批评教育,第二年度仍不合格者,校方可以让其待岗,直至解聘。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篇5:教研组长目标管理考核细则范本

  一、量化目标

  1、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极高的集体荣誉感,较强的互动合作精神。

  2、工作严谨,责任心强。认真组织和管理组内各项工作,制定详尽的管理制度,健全组内管理体制,明确量化细则,求真务实,检查量化。

  3、经常性督导,周周审查签字并评定上报,月月考核量化,不拖延,不滞后,不讲世故,不谈人情,详细记载,公正量化,真实反映组内教师常规。

  4、热情主动,指导、带好组内教师的教研及常规工作,积极融入组内集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二、量化细则

  1、按时完成教研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对本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无计划或总结扣5分,计划不具体,无指导性加3—4分,总结敷衍应付扣3—4分,上交计划、总结不及时扣1—2分。

  2、按学校教研工作计划要求,认真拟定教研课题,脚踏实地地展开课题研究,未按时确立课题研究扣1分,完成课题步骤不合理,不紧凑,投机取巧,课题研究没落到实处,流于表面,或浅尝辄止,探索研究无突破的扣2—4分,只提出课题而未开展研究扣5分。专题研究没有总结扣2分,上交资料不及时,不完整扣05—1分。

  3、对本组教师教研管理不严,量化流于表面扣1—2分,组内纪律涣散,教研态度淡漠,应付完成教研任务扣3—5分。

  4、抓实毕业班教研,没有课题扣5分,探索浮于表面,不深入、不实际、无实效的扣2—4分。

  5、本期各组实行自主管理,要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考核细则,无考核细则者扣5分,制度不详尽、具体、可行的扣2—4分。

  6、对教师教研、常规进行量化,严格监督记载,严格量化兑现,要求严谨、认真,若量化无依据、无记载扣2—4分,在检查中弄虚作假,视其情节扣4—10分(以行政、教导处抽查,普查为准)。

  7、对教师常规工作注重指导,本组教师完成常规任务普遍不高,且不见提高者扣2—3分。有上级领导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大,并公开提出批评意见的扣8—15分。

  8、建立本组教师教研档案,没有本组教师情况扣5分,对本组教师的普通话等级、计算机掌握情况、职称、学历不明白的扣1—4分。

  9、天天有记载,周周有总评,月月有量化。每周上交一次教导处,资料缺一次扣5分,不完善扣2—4分,上交不及时扣0.5分。

  10、协助完成中继教工作及其它教学工作,安排不动一次扣4分,任务完成质量太差者扣3—4分。

  11、教研要有实效,期末汇报,教研处审查核实,无说课、听课、评课、专题研究、学科实践活动、论文、简报等材料一项扣10分,收集不齐者,根据比例扣分。

  12、各教研组每周需有教研内容,一周内无教研内容者扣15分。

  三、考核办法

  1、采取百分制,实行扣分、加分制。

  2、量化不足80分者取消当月量化津贴。

  3、以量化80分为标准发津贴30月,超1分1元计算。

  4、凡被上级检查时被批评的教研组扣回津贴30元。

  四、加分

  1、组内教师教研工作热情,积极主动,有走出去听课或参观外校教研,并带回教研新思路、好方法在组内交流的给教研组加4分(以资料为准)。

  2、组内发表论文一篇,国家级刊物加5分,省级刊物加4分,市级刊物加3分,县级刊物加2分。

  3、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加7分,二等奖加6分,三等奖加5分;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加6分,二等奖加5分,三等奖加4分;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4分,三等奖加3分;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加4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教研年会举行的优质课竞赛获奖情况同县级优质课加分)

  4、凡组内有参加县级以上学科竞赛的,按竞赛学生获奖情况加分。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次加5分,二等奖1人次加4分,三等奖1人次加3分;获省级一等奖1人次加4分,二等奖1人次加3分,三等奖1人次加2分;获市级一等奖1人次加3分,二等奖1人次加2分,三等奖1人次加1分;获县级一等奖1人次加2分,二、三等奖1人次加1分。

文库分类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管理文库吧 glwk8.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