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 导航

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编辑:管理文库2024-04-06

  工作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一般相关的内容与格式有哪些呢?以下是www.glwk8.com小编精心整理的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县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发[20**]18号文件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通知》(豫人社人力[20**]4号)以及**市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工作推进会议的相关精神,加快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工作,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服务功能,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二)主要目标。通过整合机构、法规、功能、监督、网络,规范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项目,建立覆盖全县、布局合理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管办分离,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市场事企分开,建立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二、落实整合要求,规范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

  (一)整合机构,统一领导

  根据省、市关于整合改革和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有关文件精神,整合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所属职业介绍、人才中介机构的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网点,加强统一协调,及时研究提出落实省、市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任务的具体措施,并组织所属职业介绍、人才中介机构同步实施。

  人社部门建立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统一领导机制,做出计划安排,通过组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委员会等方式逐步实现统一。在此基础上,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和便利出发,因地制宜地设立综合性或专业性服务场所,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整合功能,统一标准

  通过整合,进一步明确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主要包括:

  1、档案管理。受人社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流动人员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传递等。

  2、流动党员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对存档人员中的党员进行管理。

  3、就业、失业登记。为就业、失业人员办理登记手续。

  4、职工退档。为用人单位办理职工备案、退档手续。

  5、社会保险。为进行人事代理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

  6、人才引进。为符合引进条件的外省外市人才办理人事关系接转等相关手续。

  7、职称评审。为进行人事代理的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职称评审经办服务。

  8、高校毕业生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在新安就业创业提供人事关系转接、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

  9、公益性招聘活动。按照政府工作部署,为求职者免费举办招聘会或其他形式的招聘活动。

  10、就业困难人员职业介绍。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

  11、其他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开展政府委托交办的其它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工作,并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组织不同形式的服务活动。

  公共服务服务项目的具体服务内容和流程、服务标准和规范,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方便服务对象出发,简化经办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并逐步建立全县统一的服务规范。

  (四)整合监督,统一管理

  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管理,由县人社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认定、挂牌。申请认定的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应当填写《**市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认定机构申请表》,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认定工作采取调阅材料、专项检查、实地暗访、社会公示等方式进行,符合要求的予以认定,发放统一编号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认定机构”标牌,并向社会公布。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查,对服务项目、服务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撤消资格,收回标牌,同时加强常监管,对存在不诚信或

  违规违纪行为的,随时收回标牌。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管理,建立从业人员信息库,完善培训内容,定期开展从业资格培训。

  县人社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统一管理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制定管理措施,认真落实工作任务,通过承接委托下放、进行申报指导等方式切实做好资质审查、年度检查、招聘活动审批及其他日常监管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范经营,维护良好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五)整合网络,统一信息系统

  整合各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方便服务对象就近办理相关公共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同时,逐步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指标体系,为实现以信息和数据共享为基础的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全程信息化创造条件。

  三、推进分离改革,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

  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5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3号)要求,创造条件,将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所需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在此基础上,把公共服务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开,逐步做到职能分开、机构分设、人员分离、分类管理,更好的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开设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专门窗口,与经营性服务分开,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方便群众办事。

  目前已为企业的其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自主经营实体。具有经营优势的,要注意争创和保持优秀服务品牌,努力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完善市场准入,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

  依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经营准入管理,规范准入条件,完善许可流程。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在县人社部门进行申报指导后,向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申报。

  五、加强诚信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每年以“诚信服务树品牌,规范管理促发展”为主题,组织全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入开展“创建诚信服务机构”、“争创诚信服务窗口”、“争当诚信服务标兵”等活动,引导服务机构尊章守约、诚信经营。定期开展“诚信兴业”主题培训和“诚信一路同行、争创服务品牌”主题宣传活动,提升诚信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服务机构建立服务公示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服务台账制度、服务反馈制度,完善市场诚信体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加强从业人员资质管理,认真落实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县人社局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诚信档案,并将诚信档案管理与行政许可、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等工作紧密衔接,确保信息全面,准确。

  六、加强领导,抓好整合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社行政部门负责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的推动工作,认真组织,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抓好工作落实。精心组织、周密策划、科学安排,明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股室,研究制定整合改革方案,经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及时上报,并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确保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工作尽快完成。

  (三)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把整合工作于提升服务水平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篇2: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展开,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研方式已凸显出了它的弊端,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新课程改革活动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彻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切实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法规和教育方针,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探讨新课改精神实质和素质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学校有特色、课改有实效、学生有特长”这一办学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新课改为依托,不与重点校攀比,走“低起点,广开路、多成才”的路子,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课改实验落地生根。

  二、具体实施办法。

  1.建立机制,鼓励课改实验。

  (1)健全组织。学校设立中心教研组,由专人负责。配备兼职教研员,整合骨干力量,加强中心教研组工作,将课改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作为教务工作的核心,由教务主任亲自管理、督促、指导实施,作为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校长统一部署支持、协调、落实政策。

  (2)完善制度。学校制定相应的《新课改实施方案》、《新课改实践奖励细则》、《教科研制度》、《经验资料收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新课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3)积极创设条件、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加强交流,取长补短。鼓励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和函授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师合格率,教师学习期间,不扣工资,不影响职称评定和评优选模;从新课改实施起,凡在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案例交流、论文评选和赛课等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学校一律给与奖励,县级奖30元,地级奖50元,省级奖80元,取得高一级学历的,补助书报费100.00元,并对业务水平提高快、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予以表彰奖励,鼓励教师学以致用,发挥先进骨干带动的作用。

  2.开足开齐课程,保证课改实验。

  课改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主要来自课堂,规范的课程设置是课改实验的基本条件之一。

  (1)学校必须保证开足开齐课程,不增加考试课程课时,不减少或挤掉音、体、美、劳技、信息技术等课程。

  (2)严把作业量关,避免题海战术。要求大部分作业在课堂完成,一天课外作业不超过90分钟,充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时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强化课堂教学的质量意识,大力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招数和办法,把课堂改革和教研活动作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新课改的实施模式。

  3.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引领课改实验。

  我们一定要把学习作为提高新课改实验的内动力,把年级组办公室作为学习场所,大力营造教师的学习氛围,形成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习惯,按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共同研究、探讨-寻找对策-共同解决”的程序处理教师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用学习鞭策工作、带动课改,用学习驱动反思与总结。

  (1)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为本,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积累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开展教师技能比赛活动和教师教研论坛活动,加强对自身专业及新课改理论的钻研学习,使教师能将所思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并应用到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和人文科学的学习,提高教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教师结构年轻的实际,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使计算机的应用率,使用课件率达到100%,努力塑造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3)充分发挥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教研力量,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上做文章,在实践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学校举行新课程开放研讨周活动,届时实行教师、家长随意听课、评课、研讨交流。这样集思广益切实为教师交流研讨提供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交流研究的范围,定期分析课改实践现状,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工作思路。

  (4)专题研讨和问题解析相结合,学校确保教研活动“三有”即有准备、有针对性、有中心发言人;“三保证”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实效保证。“六转变”即一变过去只有少数教师参与为全员参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二变多数教师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变教研活动盲目性为有针对性;三变非实验教师旁观者为人人都是当事人;四变中心发言人只讲不反思为讲者、听者互动交流反思;五变重教不研究的知识传授者为教研并重的教学研究者。真正通过教研会议达到消除教师疑惑,解决教研难题、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确保新课改的实效性。

  (5)资料积累与阶段展示相结合,每次研讨过程都是课改理论和实践的提升过程,每次总结与反思也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为此每个参与教师都要认真注重过程资料积累,有计划、总结,有反馈、有整改、做到专人整理资料,定期对实践情况进行总结把各种材料分类装订成册作为课改成果展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研究的积极性,并进行反思总结,提高教师的研究素质和能力。

  4.强化课题研究,带动课改实验。

  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课题研究,准备从改革教师备课模式、教学方式,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入手,引领课改试验的实施。

  (1)把备教案改为备学案,使教案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载体,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学案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对教与学的要求,把以前单纯的教案,与学生的学习、练习的学案重新优化组合,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真正成为课堂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功用资料,大力倡导集体备课,要求教师每周集体备课、听课不少于1节次。

  (2)以访为先导,创设课题研究氛围。教师、学生、家长是课改顺利实施的三维空间,为大兴课改之风,教务处要做好“四访”工作,即访教师,了解他们的心声。掌握他们遇到的焦点问题;访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访家长,倾听他们的呼声,打消他们的疑虑;访学校,争取他们地支持,解决教研教改的难题;严防出现师生困惑、家长疑虑、领导忐忑不安的困境。组织教师共同攻关出现的难点问题,努力为课改创设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5.加强校本培训,切实提高课改能力,促使课改实验。

  (1)走出去开眼界,学校大力提供条件,通过网络查询、资料阅读等方式学习课改先行者的先进经验。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的优质课观摩活动,开阔教师眼界,转变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新思路。

  (2)请进来促提高。请进来,一是想方设法请专家来校作报告,重点是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课标解读;二是请专家对学校会诊,查找存在问题的症结,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三是广泛接纳校内外的同行品头论足,促进课改实验健康发展。

  (3)实施帮扶工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青年教师,在业务上积极帮助、生活上热情关怀、作风上严格要求,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培养,力争一年入轨上路,两年转轨成型,三年独当一面。

  (4)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光碟,使新课改从理念、课堂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方面在教师心目中都有全新的认识,教师学到新课改的基础知识。并且真正接受专家的点评和专业人士的经验熏陶。使教师不同程度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的思想和方法。

  6.抓实常规,全面落实课改实验。

  (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新课改为重点,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认真落实五环节教学。

  (2)自检--管理上,学校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3)校查--教学上,学校领导、教师进课堂听课(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看教案、查作业、看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成绩等。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期中期末全面考查。

  (4)坚持半月一次大型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常规考核中,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全体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5分钟要效益;

  (5)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堂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全体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月考和期中、期末质量检测,课堂里抓质量提高,课外教师跟踪五名后进生进行调查转化,进一步落实新课改,老师走进新课程,对新课改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得以理解。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学生跟踪分析,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缺补漏,培优转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总之,新课改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实验工程,这项工程已明确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并且倍受社会关注,我们决心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探索、研究、交流、团结协作,积极探索教学模式、运行机制、保障评估体系等,为顺利实施新课改而不懈努力,确保与新课改同行,和新课程同长。

篇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知多少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哪些?

  看完这些问答就清楚了

  一、村集体资产是谁的?

  根据宪法有关规定,村集体资产是村民共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才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但因为目前主体虚化,村集体资产暂由村委会代管,因此村委会只能代管而没有处置集体资产的权利。改革正是为了解决集体资产不能处置的问题。所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是以往我们所说的经济发展联合社,经改革后一般称之为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行政村或社区为单位设立。

  二、村集体资产谁有份?

  村集体资产谁有份呢,是每一个村民都有份吗?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村(社区)中的村(居)民情况复杂。各村(社区)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明确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一般主要以是否具有依法登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籍,是否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是否依赖于村集体土地作为生活保障等情况来做基本判断。为此,我县制定出台了《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具体的意见。对于特殊情况,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三、每个人份多少?

  村集体资产每个人占有多少份?在未改革前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般我们所理解的村集体资产比如有集体拥有的土地、山场、鱼塘、以及村部办公楼、小学、幼儿园、道路等,但具体每个人有多少份,谁也说不清楚,真要分资产,总不能你分一层楼、我分半间房、他分几个楼梯等等。而通过改革,首先要做好清产核资,就是摸清村集体资产的全部家底,将村集体资产全面清理核实,逐项造册登记,向广大成员公布公示给予确认,并纳入所在镇(街道)的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确定要股份量化的资产范围,以股份的形式折股量化到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上,明确每个成员能分到多少的股份份额。股权的具体设置,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可以设置集体股、个人股,也可以只设个人股。这次改革,股权确权到户,会以户为单位出具量化股权的股权证书(由县农业局统一印制),作为成员持有集体资产股份、参与管理决策、享有收益分配的重要凭证。通俗的说,通过改革后,每户甚至每个成员只要查阅自己的股权证书,就可以知道自己在村集体资产中的份额有多少了,比如10股、50股等等。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了效益怎么分配?

  根据中央的改革精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确保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比如将村集体的物业、房屋等甚至土地以承包、租赁、招标、拍卖的形式参与市场经营。村集体经济组织赚的钱怎么分?根据各村的股权设置方案,将赚来的钱按每户所拥有的股权来分配收益。通俗的说,就好像将村集体的资产股份量化,成立股份公司,村民都变成股东,公司赚了钱村民可以按照股份份额的多少来分红,公司没赚钱,大家就没钱分。

  五、谁来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

  首先,中央明确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在股权设置的同时要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章程,章程将会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选举、运作以及监督。改革后,村集体资产会纳入镇一级的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管理,今后村里重大经营活动都有政府把关审核。

  其次,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一般会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及监督机构。充分发挥其管理监督作用,保障成员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董事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若干名组成,选举董事长1名、监事会主任1名,成员若干名,简单说,董事会、监事会就是帮助广大成员检查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最后,各级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部门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定期开展审计监督管理。

  六、咱们农民的权能由哪些?

  党中央明确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有六项权能,哪六项?一是占有,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拥有股权,凡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论年龄大小,一律享有股份。二是收益,这个也好理解,有股权了,就根据股权份额享受分红。三是有偿退出,这个怎么理解,当一个成员他想到外地甚至国外生活,今后不再回来村里生活了,那么可以按照一定的价值来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四是继承权,这个怎么理解,当一个成员死亡后,他所拥有的股权份额按照一定的继承权利,由他的家庭成员、亲属来继承,即分户不增、并户不减、增人不增、减人不减,持股人不论今后如何变化或是否居住在本地,其本人股东身份和收益权不变。五是抵押、六是担保,这两个怎么理解,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相当成熟的时候,成员所拥有的股权份额拥有较高的价值,某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遇到困难事了,那么他可以将他所拥有的股权份额拿去抵押、担保给金融机构,换取一定的资金,过后他还可以将抵押、担保的股权份额赎回来。

  七、如何开展合作经营?

  改革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怎么开展合作经营,确保集体资产增值保值。通俗说就是怎么和外面的做生意?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比如可以将村中闲散、闲置土地集中起来,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有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的,可以在村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村集体手上有符合规划的土地、房产、物业等,可以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相应产业。甚至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可以以入股、参股等形式参与企业、开展村村合作、村企合作等。

篇4: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JZRK002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组

  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改革方案》,深化、细化学校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按照学校课程改革的要求,特制订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现行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符合学生实际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中等职教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生产力与经济水平的提高,要求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具备较宽厚的智能基础、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只有切实有效地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运行。

  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1、重点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按照知识技能培养的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加强项目课程的开发,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更多地贴近学生生活,更好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服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建设一支以“双师型”素质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组织开发、编写与之相配套的、体现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求的专业校本教材。

  5、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强化校企合作,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联系,了解企业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要求,听取行业、用人单位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沟通与并重为重点的评价方式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7、继续加强校内实验基地建设和建立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按照足够、配套、先进的原则更新和充实实验实训设备;以甘肃建工集团及下属企业为主体与多家施工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8、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现场教学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工学交替,加强应用项目的研究。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重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2.重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3.转变实施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和理论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

  4.改造教学环境。打破单一的学府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际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推进体现生产实际场景的课程环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四、课程改革主要工作

  1、开展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明晰专业人才需求、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形成“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2、开展工作任务分析,形成“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邀请行业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制定出本专业的工作任务表(DACUM表),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确定本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

  3、进行课程分析,制定课程标准。把实际工作任务引进到教学中来,进行整理和整合,归纳成若干个典型的、项目式的工作任务,形成项目课程,使项目课程的实施能覆盖各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更完整地达成职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目标,制定出课程标准。

  4、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在工作分析和课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确定。用好职业工作任务表,使在课程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各门课程覆盖工作任务表中各个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任务实际出现的频率和难易程度,确定课程时数,按职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制定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

  5、建立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构建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编制必须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为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创造条件。并将各个工作任务作为核心,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构建项目式校本课程体系。

  五、课程改革的步骤

  序号

  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完成人员

  20**年9月—10月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2、考察学习课改

  3、完成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学校领导、建筑教研室

  20**年11月—12月

  1、设计问卷调研表,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完成调研报告

  2、分析目前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确定课改试点课程

  3、完成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上报学校课改专业指导委员会

  20**年1月—7月

  1、工作任务分析

  2、制定主干课程标准

  3、完成人才培养方案

  4、论证课程标准和培养方案

  5、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新方案

  6、确定课程教材和开发校本教材

  课改专业指导委员会

  序号

  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完成人员

  20**年7月—20**年1月

  1、对20**级新生实施课程改革

  2、完成实施课改的部分课程讲义

  3、对课程改革进行过程评价,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提高课程改革的成效

  课改专业指导委员会

  20**年1月

  1、专业课程改革总结

  2、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工作

  课改专业指导委员会

  六、课程改革的预期成果

  1、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3、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4、经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论证,形成的部分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

  5、2-3门主干课程校本教材

  6、课程改革过程中各阶段课程改革小结

  7、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有价值的论文若干篇

  七、课程改革保障机制

  1、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专业课改的顺利实施,在20**年9月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各专业课程改革的策划、课改过程的监督、课改成果的鉴定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也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和施工企业领导、业务骨干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建筑类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所有具体工作,实行学校统一领导,课改专人负责制。

  2、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于课改期间开展的各项工作,为课改顺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附:1、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表

  2、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调查表

  附件一: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表

  尊敬的用人单位:

  非常感谢贵单位对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关注和支持!为把握办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合理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建筑人才,特制定本调查问卷,诚挚听取您对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请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填写此问卷。再次感谢贵单位的支持与合作!

  单位名称:

  (盖章)

  填表人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填表说明:请对下列各调查项目选项作选择。(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一、贵公司的性质()

  A、三资

  B、国企

  C、民企

  D、个体

  E、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二、企业规模()

  A、200人以下

  B、200~500人

  C、500~1000人

  D、1000~3000人

  E、3000~10000人

  F、1万人以上

  资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元人民币)

  三、贵公司现有人才资源(人):已有博士_________硕士________大学本科________大专(高职)_________高中及中专以下___________。

  四、贵公司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发展业务需求情况

  ()质量上

  A满足需要

  B初步满足当前需要,但不适应发展需要

  C不能满足需要()数量上

  A满足需要

  B初步满足当前需要,但不适应发展需要

  C“不能满足需要

  五、贵公司近三年对建筑人才需求的数量:()

  A增加

  B维持现状

  C减少

  六、对于贵公司的一线施工管理人员,您认为其学历层次应为:()

  A研究生

  B本科

  C高职、大专

  D中专

  E高中或以下

  七、贵公司认为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必要性:()

  A很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大

  E不需要

  八、贵公司认为建筑类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有:()

  A人际沟通能力

  B公关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执行能力

  E组织协调能力

  F合作能力

  G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

  H文字表达能力

  九、贵公司认为建筑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有:()

  A专业知识

  B计算机知识

  C办公室事务管理知识

  D法律知识

  E外语

  F公文写作

  G其它(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企业对“建造师”之类的执行资格证书的看法:()

  A含金量很高,能够反映出专业的能力

  B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

  C没有针对性,难以确定能够胜任特定的工作

  D名不符实,没有反映出相应的专业能力

  E希望毕业生能获得什么样的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请写出):

  ______

  十一、您认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研究型人才

  B应用型人才

  C操作型人才

  D管理型人才

  E其它

  十二、贵公司近五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有

  A施工员

  B预算员

  C质检员

  D安全员

  E资料员

  F管理岗位

  G其他

  十三、您认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哪些技能最重要

  A识图施工图纸

  B建筑工程质量检验

  C计算机操作

  D工种操作技能

  E施工机械操作技能

  F施工机械维修技能

  G其它(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目前在岗人员中,哪种类型学校的毕业生最受贵单位的欢迎?

  A本科院校

  B大专院校

  C职业学校

  D其它(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贵公司人才招聘渠道有

  A应届毕业生招聘

  B人才市场招聘

  C引进专门人才

  十六、贵公司现有的施工设备主要有哪些?近期准备购买哪些设备?

  十七、您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加强哪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十八、您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有哪些建议?

  附件二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调查表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

  为了掌握和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毕业生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深化我校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我们特设计了这份《毕业生就业反馈调查表》,请您抽出宝贵时间来填写此表,谢谢您的合作!祝您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填写后请发送到建筑教研室邮箱:[emailprotected]

  姓名

  性别

  所学专业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

  当前工作单位

  从事技术岗位

  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性质

  □①国有企业

  □②事业单位

  □③民营(私营)□④中外合资

  □⑤外资

  □⑥其它______

  工作岗位情况

  □①施工员

  □②资料员

  □③质检员□

  ④监理员□

  ⑤安全员

  □⑥工长

  □⑦材料员

  □⑧制图员

  □⑨

  预算员

  □⑩从事技术工工作

  □⑾

  其它______

  工作薪资情况

  □①1000元/月以内

  □②1000~2000元/月

  □③2000~3000元/月

  □④3000元/月以上

  就业专业对口情况

  □①完全对口

  □②基本对口

  □③完全不对口

  工作单位变动情况

  □①没有更换过单位

  □②更换一次

  □③更换两次

  □④更换三次以上

  工作单位是通过

  哪种途径获得的

  □①学校大型招聘会

  □②就业办推荐

  □③个人自荐

  □④亲朋介绍

  □⑤同学介绍

  □⑥网上求职

  □⑦招聘广告

  □⑧其他途径

  选择工作单位时

  重要的因素是

  (可以多选)

  □①单位知名度

  □②单位效益

  □③专业对口程度

  □④个人薪酬待遇

  □⑤工作环境和条件

  □⑥单位所在地

  □⑦单位发展前景

  □⑧个人发展空间

  □⑨家庭影响

  □⑩其他_________

  您认为母校毕业生在以下哪些方面能力较强:

  (可以多选)

  □①学到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②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④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⑤其它_______

  您认为对所学

  专业在哪些方

  面还需要加强

  □①基础理论

  □②专业知识

  □③实践环节

  □④知识更新

  □⑥其他_________

  您对母校的

  专业教学工作

  □①满意

  □②比较满意

  □③一般

  □④不满意

  您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课程改革的步骤

  序号

  时间

  工作内容

  负责完成人员

  20**年9月—10月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4、考察学习课改

  5、完成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学校领导、建筑教研室

  20**年11月—12月

  4、设计问卷调研表,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完成调研报告

  5、分析目前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确定课改试点课程

  6、完成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上报学校

  课改专业指导委员会

  20**年1月—7月

  7、工作任务分析

  8、制定主干课程标准

  9、完成人才培养方案

  10、论证课程标准和培养方案

  11、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新方案

  12、确定课程教材和开发校本教材

  课改专业指导委员会

  20**年7月—20**年1月

  4、对20**级新生实施课程改革

  5、完成实施课改的部分课程讲义

  6、对课程改革进行过程评价,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提高课程改革的成效

  课改专业指导委员会

  20**年1月

  3、专业课程改革总结

  4、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工作

  课改专业指导委员会

篇5:少先队改革方案

  全国少工委《少先队改革方案》(20**年2月22日)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

  中青联发[20**]3号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

  全国少工委

  关于印发《少先队改革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教育厅(教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教育局、少工委:

  《少先队改革方案》已经党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

  全国少工委

  20**年2月22日

  少先队改革方案

  (20**年2月22日印发)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以来中央对共青团、少先队的要求,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制定少先队改革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基本要求,坚持少先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预备队的基本定位和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增强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更好地服务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引导亿万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全团带队、团教协作、队教协同,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少先队改革和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儿童组织发展道路,更好地引领广大少年儿童牢记和践行党的教导,立志向、有梦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牢记队的使命。以思想引导为灵魂,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立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服务队员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少年儿童主体地位和特点需求,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和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组织发展规律,坚持全童入队、育人为本,主动参与素质教育,激发少年儿童自信自强、创新创造精神。一切从少年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发挥少先队员小主人作用,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打牢基层基础。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搞好基础建设,坚持强基固本,激发组织活力。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注重提炼、推广各级少先队组织的好做法好经验。千方百计推动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不断向基层倾斜,从政策、机制、环境等方面支持基层,努力使少先队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基层。

  ——积极继承创新。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紧跟共青团改革和教育改革步伐,坚持问题导向,既继承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解决脱离少年儿童实际、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虚功实做,难事长做,更好地履行为党做好少年儿童群众工作的职责。

  (三)主要目标

  与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衔接,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推进少先队工作制度化、专业化、时代化、系统化和与学校教育的特色差异化发展。通过改革,使少先队作为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特点更加鲜明,让少先队员更喜欢少先队,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显著增强,少先队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让辅导员更热爱少先队,获得感显著增强,专业化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让学校更重视少先队,少先队集体和活动更有活力,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和贡献度、价值创造进一步提高;让家庭和社会更支持少先队,发挥少先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少先队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改革措施

  当前,少先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够。具体表现在:少先队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和组织活力不足;少先队教育内容、形式、载体与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和时代要求不够适应,组织教育不够系统、少先队员自主性发挥不充分、实践活动不足,特色不突出,活动存在成人化、形式化、课堂化现象;少先队教育与国民教育有机融合度不够,与学校工作协调不够,与家庭、社会生活衔接不够紧密,维护队员权益不足,服务队员成长的项目较少;少先队工作队伍专业性不够,少先队工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不完善、不充分等。为克服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一)改革少先队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完善少先队代表大会制度。根据队章制定少先队组织工作办法。小学和初中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少先队代表大会(简称“少代会”),县(区)级少代会每三年召开一次,全国和省级、地市级少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增强少代会的代表性。各级少代会少先队员代表由少先队员选举产生。学校少代会代表以少先队员代表为主体。县(区)级及以上少代会代表中,少先队员代表要占50%以上比例;成人代表在同级党、团组织的领导下产生,少先队辅导员、中小学校长、志愿辅导员、少年儿童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各有关方面一线代表要占成人代表60%以上比例。

  扩大代表大会代表参与渠道。少先队员代表要征集队员意见建议,向大会提交红领巾小心愿小建议。成人代表要经常到学校、校外活动场所、社区等少年儿童集中的地方走访,了解反映队员需求和队员、辅导员、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意见建议。各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简称“少工委”)建立答复、办理或反映代表意见建议制度。

  2.完善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制度。增强各级少工委委员的代表性,积极发展基层和社会各界委员。县(区)级及以上少工委中来自基层单位的委员要占50%以上。县(区)级及以上少工委设挂职、兼职副主任,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推动中小学成立由党政领导、大中队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家长代表等参加的学校少工委。

  健全各级少工委运行和决策机制。各级少工委建立主任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落实少先队重要工作。全国少工委主任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按照议题内容邀请相关系统和领域少工委委员列席。全国和地方少工委通过向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征求意见,向共青团智库、教育等有关研究机构、专业人士咨询等,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各级少工委联系委员、服务委员的经常性制度机制。

  完善全体委员会议议事建言机制。全国和省级少工委设立专门委员会。建立委员重点发言制度,推动委员围绕议题开展前期调研,在全体委员会议上建言献策。建立委员提案制度,每个专门委员会每年至少提交1份建议案,每位委员在任期内每年至少提出1份提案。

  完善日常工作机制。按照队章和团中央有关规定,全国少工委加强对全国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加强对省级少代会和地方少工委的指导。县(区)级及以上少工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委员会议并形成制度。健全重点工作调查研究、推动落实、资源支持、督导考核和基层满意度测评等工作机制。

  (二)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

  3.巩固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基础。完善中小学少先队基本组织制度,规范基础队务,加强学校少先队标准化建设。坚持全童入队,规范队前教育和入队程序。建立中小学贯通的队籍管理制度,推行少先队员登记表,队员转学或小学毕业升入初中随转队籍。实施活力工程,活跃少先队大、中、小队。建立少先队员成长档案,创新推广雏鹰奖章体系。适应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加强民办学校、特教学校、驻外使领馆阳光学校、国际合作办学等少先队基础建设。

  4.加强初中少先队和团队衔接工作。加强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建立中学团干部、优秀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制度,以团前教育、推优入团为重点开展工作。初一年级全面建立少先队组织,普遍规范举行初中少先队建队仪式。初中队员日常可佩戴队徽,*等活动时统一戴红领巾。创新初中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和载体,开展适合初中生特点的工作和活动,做好与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学生会活动的结合。健全少年团校、团课制度。完善推优入团制度,规范推优入团标准及程序,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推优入团应体现班级中队全体少先队员的意见,年满13周岁特别优秀的少先队员可以入团并保留队籍。

  5.拓展校外和社区少先队工作。积极依托区域化团建,在街道、乡镇、社区和当地各条战线团组织带领下,整合用好城乡团内外各类阵地,组织开展社区、校外少先队活动,大力发展直接服务少年儿童和家庭的公益项目。探索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探索“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热心家长、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在校外和社区少先队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机制。鼓励和推动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

  6.加强农村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先队工作。与党政有关对口支援帮扶等制度安排相衔接,推动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辅导员交流和结对互助。深化新疆、西藏与内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少先队“手拉手”活动,形成城乡少先队互联互帮互学机制。紧密结合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将农村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部门相关工作机制,保障农村少先队组织基本条件,开展有农村特点的少先队活动和适合农村少年儿童需要的服务。建立公益基金,创设援助项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先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7.加强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根据时代发展和少年儿童特点,规范发展少先队基本组织文化。研究制定国家标准,规范红领巾、队旗、队徽、队歌、队礼、呼号、作风、入队誓词、队委标志、鼓号、队服等少先队标志、标识及其使用,推进依法保护。在校内外少先队活动中积极使用少先队标志和组织文化各种标识。加强学校少先队队室、鼓号队建设,建好用好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宣传栏、中队角、中队园地和少先队新媒体等阵地。规范少先队主题队会、队日基本程序。深化仪式教育,创新入队仪式、初中建队仪式、离队仪式和雏鹰奖章颁章仪式、检阅仪式、升旗仪式、祭奠先烈仪式等,建立少先队分层仪式教育体系,增强仪式庄重感、参与感。

  (三)改革创新少先队教育和活动方式

  8.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发挥少先队思想育人作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打下“五爱”政治情感的基础、人生观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确立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政治方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贯穿少先队教育全过程,坚持形象化、情感化、榜样化、行动化,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帮助少年儿童形成基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少年儿童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加强革命文化教育,运用好红色教育资源,抓住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时间节点,坚持落小落细落实、儿童化生活化时代化,创新“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争当美德小达人”“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等主题活动。创新少先队教育方式,注重精准引导,加强队章和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系统开展爱党教育,党团队相衔接的组织意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增强少先队思想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

  9.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小主人意识,共同创建自主、平等、友爱、向上的大中小队集体,发动每一位队员主动融入队集体,履行队员义务,发挥自己所长,活跃集体活动,共享快乐生活。以少先队中、小队和雏鹰假日小队、红领巾小社团等形式,组织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开展群众性少先队集体活动。注重普及,力求每一个少先队中队人人可为、常态可为,借助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力量,在校内外创新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在中队集体里广泛开展“红领巾小健将”等足球和体育游戏活动、“红领巾小百灵”歌咏活动、“红领巾小书虫”读书活动、“红领巾小创客”创新创意创造活动、“红领巾小主人”岗位服务活动等,深化“雏鹰奖章”的系统过程激励,培养锻炼全体少先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0.锻炼培养少先队员自主能力。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大力倡导少先队员在辅导员指导下自主管组织、自主建阵地、自主搞活动,注重自我教育、同伴教育,鼓励队员自主实践,保护好、锻炼好队员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大力倡导少先队活动由少先队员自主设计、组织、评价,保持少年儿童自己的特点和言行,坚决杜绝成人化。创新少先队大中队委员、小队长岗位设置,实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换,锻炼培养小骨干,发挥带头作用。建设少先队小骨干培训基地。探索建设红领巾理事会,畅通少先队员自主参与少先队工作决策渠道,充分体现少先队员的心声和意愿。

  11.创新丰富实践活动品牌。在中小学普遍落实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课,突出少先队员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特色,避免课堂化。加强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研发配套资源。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基层少先队组织开展生动活泼、时代感强的主题队日和课内外、校内外少先队实践活动。围绕素质教育,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大力发展少先队实践活动品牌。完善扩大少年儿童校外活动服务联盟,推动成立少年儿童夏冬令营活动社团组织,制定推行专业标准,争取各级财政和社会支持,大力开展公益性、普惠性夏冬令营等假日活动。大力支持开展少先队红色文化、探知探索、吃苦体验等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平安行动、手拉手、少年军校、少年科学院、知心家庭学校等品牌活动项目。大力探索开发队员喜闻乐见的、健康快乐的创新创造活动和时尚项目。

  12.健全少先队激励机制。以雏鹰奖章为基本载体,建立人人可行、天天可为的少先队员激励体系。创新榜样教育,大力树立宣传新时期少年儿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少年儿童。深化“最美少年”“最美辅导员”“最美集体”等群众性推荐活动,引领少年儿童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培养网上的少年儿童正面偶像。完善全国和地方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集体评选表彰机制,加大对一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表彰、宣传和培养力度。命名红领巾示范校、红旗大队等先进基层单位。建立对校长、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激励机制,颁授“星星火炬奖章”。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推选竞赛、展示交流活动。

  (四)努力提升少先队服务能力

  13.建设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深化与团的事业化工作平台和团属单位的合作,在开发产品、开展活动、整合资源、服务基层等方面为少先队工作服务。争取党政支持,借助团内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探索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承接政府专项工作和购买服务的有效方式。

  建好用好少先队社会化活动阵地。联合教育等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推动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营地)等各类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社会文化教育设施,面向所有少年儿童免费开放,提供公益服务,开展实践教育,支持少先队活动。依托青年之家等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少先队活动阵地。充分依托基层党群活动场所、社区、“乡村学校少年宫”、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队营地等,共建共享,拓展活动阵地。动员各类资源,大力推动少年儿童校外活动营地建设。与各类社会文化教育和服务机构合作,联建少年儿童实践体验基地。

  建设“网上少先队”。倡导全体少先队辅导员积极用好网络,建好辅导员网等工作平台,直接服务引导少年儿童。加强对少年儿童和基层少先队组织用网情况调查研究。依托“智慧团建”推进“智慧队建”,探索建立少先队电子队务和基层组织、队员、辅导员、各级少工委信息管理系统。依托“青年之声”建设“少年之声”。构建少先队传媒体系。建立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各级少工委微信公众号、微博。建好用好中国少年先锋队网、未来网,建设网上少先队综合活动和服务平台。健全以少先队工作网站、微信、微博、APP等为主的新媒体工作格局,推进各级少先队组织新媒体工作平台互联互通。深化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合理使用网络,控制上网时间,绿色上网。加强各级少先队组织对自身网站和网络新媒体应用的管理。支持各级队报队刊围绕职能定位,复合发展、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的合作。

  多生产推广少年儿童喜欢的优秀文化产品。争取宣传、新闻出版、广电影视、文化艺术、网络管理等部门和单位支持,联合专业力量,实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作品产品研发推广工程,大力创作、研发推广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感强的童谣、图书、歌曲、电影、动漫、游戏、音乐舞蹈、电视、微电影、微视频、舞台艺术、数字出版等优秀文化艺术产品。

  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少年儿童和少年儿童组织、工作机构的交流。加强与国外有关少年儿童和少年儿童工作的组织、机构的友好交往。

  14.服务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关切队员成长,倾听队员心声,围绕少先队员的需要和家长期盼、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设计开展具体服务项目,精准服务少年儿童在平安自护、身心健康、学习成长、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网络安全等各方面需求。积极承接政府少年儿童事务。通过依法公募、众筹等方式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拓服务项目,挖掘服务资源,打造服务品牌。通过手拉手、微心愿圆梦等多种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乡贫困家庭、残疾、孤儿和患重大疾病等困难少年儿童群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联合团的权益工作部门和专业力量,建立了解、反映少年儿童意愿、呼声和诉求的工作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依法有序代表少年儿童表达诉求、解决问题,依法积极介入、主动发声并协助处理典型性重大个案维权,参与推动完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

  (五)强化少先队工作专业支持

  15.建设高素质少先队辅导员和工作者队伍。构建“专业辅导员+志愿辅导员”的基本工作队伍。建立全国、省、地(市)、区(县)、乡(镇)、学区、学校等各级少先队总辅导员和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体系。落实和完善总辅导员设置管理办法,加强对总辅导员的管理和培养。制定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标准,规范辅导员选拔、配备、聘任和调整。不断完善大、中队辅导员任职资格、工作考核、专业发展相关政策,推进辅导员职称评聘“双线晋升”,畅通辅导员成长发展通道。建立命名全国和各级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健全辅导员远程培训平台。全面实施辅导员全员培训,规范培训内容、课程、课时、教材、师资,普及学习中央精神、政策理论、少先队业务和专业知识技能。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团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培养少先队辅导员名师、骨干,建设全国和各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纳入各级中小学优秀教师培养序列。尊重和服务辅导员,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建立和活跃辅导员之家。积极聘请“五老”、热心家长、解放军指战员、有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等担任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探索建立志愿辅导员注册管理、分级聘任、培训制度。建立完善志愿辅导员激励机制,纳入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志愿者表彰。

  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培训,教育引导全体少先队工作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推动各级团委少先队工作干部,落实好“8+4”常态化下沉基层、“4+1”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1+100”直接联系青年等制度安排,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基层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建立健全少先队工作干部调研制度,推动全体少先队工作干部经常性深入中小学驻校蹲点,了解基层实际,与少年儿童和辅导员、教职员工、家长等交朋友,调查研究、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16.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和专业支持。充分调动各级少工委和基层少先队组织积极性,充分借助共青团智库和教育及社会研究机构、专业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阐释中央精神,研究当代少年儿童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开展少先队史论法研究,加强少先队工作重大课题研究,推进国际比较研究。研发少先队组织和工作标准规范体系。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合作,深入推进少先队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联办学术刊物,为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各级少先队工作学会建设,发挥老少先队工作者、少先队名师等作用,推动群众性科研活跃,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运用。

  (六)优化完善少先队工作支持保障

  17.推动纳入党委和政府相关制度安排。推动将少先队改革纳入地方群团改革总体安排,研究制定少先队改革措施。推动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听取团组织工作汇报、研究青少年工作的专题会议和党政青少年事务联席会议等制度安排。推动落实和完善各级党委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政策,推动建立落实党委和政府有关少先队政策的协调督导机制。

  18.加强全团带队工作。加强各级团组织对少先队工作的具体领导,主动带思想、带组织、带工作、带队伍、带作风。建立各级团的领导班子定期听取少工委工作汇报制度,每年专题研究两次以上少先队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各级共青团工作总体安排,加强各级少工委特别是区县少工委建设,配齐配强少先队工作部门和专职干部并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少先队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选配挂职、兼职干部。保证少工委必要的工作经费。在团干部培训中设立少先队工作内容,加大对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共青团各战线和团属单位、媒体在工作力量、资源、项目上支持少先队工作的机制。建立少先队组织、工作、活动绩效评价和服务少年儿童满意度评价制度。深入研究完善有关少先队政策制度,不断推进制度机制创新。

  19.完善团教协作机制。以少工委工作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县(区)级以上团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协商研究少先队工作机制,每半年(学期)研究1次以上。建立县(区)级以上团委和教育部门重大工作及时沟通机制,团委主动加强沟通,在涉及中小学生、青少年、共青团和少先队的重要政策和工作部署出台前互通情况、听取意见。各级教育部门将少先队工作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在中小学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纳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范畴,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纳入学校工作总体布局,一起规划、部署、检查、保障,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督导指导和考核评价。实行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选派干部到同级少工委挂职、兼职制度。

  各地小学和初中要保障少先队工作基本条件。中小学校长和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重视支持少先队工作。学校要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计划、考核评价,普遍开展中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确保充足的少先队活动时间,大力支持少先队创造性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支持建设好少先队集体,保证学校少先队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有条件的地方)、宣传栏、中队阵地等基本阵地和配备,积极创造校内外少先队实践活动阵地,保证少先队工作必要的经费、物资,建立健全少先队工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发挥好少先队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中小学少先队开展相关活动及购置设施设备所需经费,可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各地小学和初中要设置大队辅导员岗位,一定规模的学校可设总辅导员。选配优秀教师担任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全面落实并保障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的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职级待遇,并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将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中队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评比表彰奖励。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以“少先队活动”等科目参评中小学教师职称“双线晋升”制度。

  三、组织实施

  少先队改革方案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在团中央和教育部领导下,全国少工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务求实效。改革方案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教育部门考核内容。全国少工委指导各省级少工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抄送:团中央书记处各同志,教育部负责同志。

  团中央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教育部相关司局。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20**年2月22日印发

文库分类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管理文库吧 glwk8.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