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 导航

实中优质特色发展方案

浏览:80222024-06-10

  河运实中优质特色发展方案

  一、对优质特色发展的解读

  学校的优质发展,是学校自身、特别是我们民办中学的生命。我们必须以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针,不折不扣的精心组织实施国家课程,走内涵发展之路,紧紧环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质教育是特色教育的前提,没有较为优质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谈不上特色教育。

  学校的特色发展应当认识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即基础教育和准备分流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从国情、省情和市情出发,把握高校扩招和自主招生的趋向,了解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摸清自身的家底,结合自身特点,尊重差异,照顾到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努力克服办学模式单一化和课程设置同质化的弊端,从而设计制造出富有个性的多样化的拳头产品。它是学校教育整体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品牌的亮点所在。换言之,它将引领学校的优质发展在更高的区间运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同时满足其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学校特色是个动态生成的课程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细化、完善和提高。

  优质特色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挖掘和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对本校来说,要运用好民办这一体制上的某些独特优势,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在科学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掘学生的潜能特长,实现不一样的精彩。

  二、河运的背景条件、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

  我校是一所民办高中,成立于20**年9月。占地约13000平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米,相当于本市一批四星级高中的二十分之一。成立之初,招到五十多名学生,设两个班;时至今日,已逾五百名学生,设十六个班。

  我校的运作机制与公办高中相比,主要差别在于:办学的方向、规模、资金来源及分配、重大人事问题等,均有学校董事会裁量决定。校长室的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上。

  河运如果没有自己的优质特色,死路一条。

  就河运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言,首先涉及一个定位问题,即如何根据社会的需求,遵循市场的规律,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从z中学教育的格局来看,初中毕业生要么升普高,要么上职高;但其中自有一部分学生既因分数之差上不了普高,又不愿上职高。这就是需求,是商机,也是我们河运中学生源的基本状态。

  民办中学要立足和发展,理当有经济上的考量;同时,它又具有公益性的担当,必须有社会效益的考虑,需要两个轮子一起转。民办学校的董事会、校长室,要扮演“当家人”的角色。金钱来之不易,河运必走能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的办学之路。内涵式发展决不排斥硬件,但特色发展也可以走主要仰仗软件之路。百灵鸟不必跟雄鹰比高飞,更不与大象玩拔河,它可以操练嗓子。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一种适切性的考虑。

  如何审时度势,放眼长远,立足时下,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优质特色多样发展,创出一条适合学生成长的新路,真正做到“让学生发展,让家长满意,让社会称颂,让政府放心”,是我们根本的价值取向。若干年以来,我们在市、区党政的关怀下,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的姿态,扎扎实实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定的积淀。

  大致说来,学校贯彻“育人为本,素质领先”的方针,注重德育教育,从文明礼仪、规范学生行为开始,严格管理,从严治校。全校一年一度的军训,就基于这种理念,也是我们的重要抓手,其作用无需赘述。教育部体艺司的领导在东南区学生军训工作调研会上指出:河运中学军训工作做得好,经验值得推广。我们军队干部也年年暑假把子女送到部队锻炼。

  学校建有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业化平台较高的教师队伍,并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所有专职教师都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对学生负责。

  学校以“小规模、精品化、高质量”为办学基本指导思想,以“让学生有一条好的出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合理发展为主要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而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按人制订培养方案,潜心因材施教,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每年“小高考”,我校一次性通过率都超过了省平均水平。20**年“小高考”一次性通过率为96%,本二达线率为24%。连续六届毕业生都考上了各类大学,其中相当一部分考上了本科大学。

  学校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道路。八年来,学校积极梳理特色资源,构建特色模式,创建特色品牌,如文明礼仪特色,美术教育特色,三门球特色,小班化与个性化特色,首席班主任与班级导师制特色,民间国际教育交流特色等,已日益彰显,一批学生已从这里飞向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等大学。

  三、环绕办学方针,打好优质特色发展组合拳

  办学质量是河运的生命线,没有质量,一切无从谈起。为此,河运确定了“文理科并举,艺体媒齐上”的办学方针。它体现了特色与非特色和谐统一的实施原则。

  1、传统教学与特色教学的和谐统一

  河运的生源,取于全市七万余名高中生之末,我们个别学生的录取成绩,还不到某些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的一半,自然不乏“学困生”乃至“问题学生”。我们调查总结河运学子的基本特点是:基础差,不能学;方法差,不会学;习惯差,不能坚持学。然而,高考的尺度是统一的,衡量教育的标准也几乎是唯一的--分数。对此,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愉快的接受了这副牌--直面挑战,迎难而上。这是一种战略姿态。在战术上,我们总结了“低起点,小坡度,快节奏,多反复,高终点”的教学艺术,实施“小班化”的教育模式,贯彻“面向全体,分类推进”的教育理念,面批全覆盖。这种运作模式,在河运已经制度化、常态化了。当然,它不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下文有述。

  去年,文科班邵新怡同学高考达到348分,超出本一分数线8分。今年高一精品班学生的入学成绩为360分,比有些学校低近百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爱心不因成绩好坏而增减。“讽刺和谩骂可使天才变成白痴,鼓励和赞美可使白痴变成天才。”同是这些学生,最近一次综合测试九科总分为:698分,有两位同学还名列年级前茅。这些学生,同其他许多新生一样,在开学之前,班主任老师就早已与学生及其家长多次沟通。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者,是班级任课教师的协调者,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往往决定着班级的兴衰。热心热肠的工作态度,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一定会催生出满园桃李芬芳。

  除了班主任的工作,我们还建立班级导师制。导师不同于班主任,重在点上的工作,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深层问题,从而让一个班级获得一种前进的动力,保持一种持久的活力。因此,班级导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成绩及其成因,研究他们的心理,以便对症下药。其次要与学生平等交流,预先备好课:“准备谈什么”,“目的是什么”,“如何达到目的”,“他会如何回答我”,“我如何疏导”,等等。在此基础上,需要观颜察色找准时机,考试前后,往往就是导师出现的时候。在“小高考”“灭d行动”中,班级导师还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一样,将受到不同的奖惩。这是激励机制,也是保障机制。

  河运还设立面批制度,做到面批百分百。至今,学校已经出了两本关于面批的论文集。运作方法、过程、回溯性评估与激励机制,略似班级导师制。

  尽管,这条风光旖旎的奇特之路还很长,很崎岖,但是,河运人有信心,有能力负重前行!

  2、国家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和谐统一

  棫朴作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课是国家规定课程,其根本宗旨,是为了增强体魄,且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就常规体育课,体育老师也会酌情采取菜单式的教育方式,即利用室内课的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喜欢上的体育内容,然后加以汇总,再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活动。河运还要求教职员工全员出操,每次还有五块钱的奖励,真是“特”到了极致。

  根据“文理科并举,艺体媒齐上”的办学方针,我们另辟蹊径,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道路。因为从竞技角度看,我们难以在田径等常规项目上与人较劲,而三门球运动的起点都相近,可以作为河运体育的特色项目,只要我们努力,就能作出成绩,并借此提升学校的品位。

  要实施好这一项目,应体现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竞技性与观赏性相映衬的精神。为此,我们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首先,学校利用体育课,让所有学生参加学习训练,了解并熟悉这一运动项目的规则和要领,增加认知度和兴趣性,也体现了共享的原则。本校每年都要向全市开课,我们把三门球作为精品特色课程奉献给兄弟学校,同时也是请进门来传经送宝,以改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学校选拔身高马大、表现出色而又热爱这项运动的学生组成专业团队,集中训练,强化训练,夯实基础,提高技艺。尔后参加江苏省高中男子组三门球比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增强了队员们的信心。去年,我们组团参加江苏省第13届高中男子组三门球比赛,荣获冠军,也算得在全省三门球运动占有一席之地,令人鼓舞。目前,我校体育组还就《三门球运动在高中体育课中的实践》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就面上的体育工作,我们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在z市第九届全运会上,我校取得了女团第五名,男团第七名的较好成绩。去年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 ,我校获入场式优胜奖。作为一所年幼的小小的民办高中,在校星满天强手如林的z取得这些成绩,回想起来也颇不容易。

  本校艺术类特色课程体系与此相似。我们艺术班的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起点都很低,但经过两年的拼搏,今年共有22名学生考取本科,其中本一8人,本二14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坚持这些特色,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之常态化、精品化,成为河运的特色品牌。

  3、传统诗词与校本课程的和谐统一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虽然是对党的中高级干部讲的,但对学校来说,无论是从育人的角度、从国家课程的角度、还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都值得重视。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尚,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从其与时俱进的发展基因来看,能在传承中变革创新,体现时代特色。

  笔者在全国诗教工作会议上曾经坦言:z的诗教工作在全省是落后的。就校园诗教而言,我们的教参、试卷乃至教材,都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错误的解读,有些甚至是很低级的。老师鹦鹉学舌,将错就错,误导学生,贻害无穷,但又司空见惯。举例来说,“青枫浦上不胜愁”,是因为春天枫叶还未红,是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乃以乐写悲,是吗......至若通晓格律,酬唱应答,则更不用说了。

  河运以诗教为特色,自有一些特定的资源和条件:一、我们有懂得一点诗词皮毛的老师,也曾经在z职教语文年会、大专院校多次开过诗词讲座,还主持评审“兴达杯全国诗词大奖赛”,z电视台和相关报刊曾作过报道。二、有社会力量的倾心支持,省市诗协都可提供无私有力的帮助。三、河运有独特的校本教材,有的篇章在多年前就向市区领导和专家开过公开课,获得高度赞扬。四、学校有建设校园文化的自觉意识和长远愿景,并企望辐射渗透到德育教育、师资培养、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

  20**年末,河运正式成立“新馨诗社”,市诗协袁宗翰、张产胜等主要领导全部到场。随即组建诗社理事会,诗社和理事会的日常工作均由学生打理,包括换届选举,上刊奖励。学生本身很起劲,自然也锻炼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指导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参谋和审改稿件,然后在校刊《河运之声》上发表,每月一期。也有推荐到《z诗讯》和《碧山吟草》上发表的。今年四月,我校学生诗词作品在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校园文学报》上占了近两个专版。

  河运学生全员加入诗社,学校把老师的格律诗集《淡远百咏》作为校本教材,人手一册,主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作文中写道:“从他的作品中,似乎能感受到他对诗词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他跟我所见到的语文老师不一样,我认为他是把‘语文’二字尽他之力诠释的人......我有一种博览群书的冲动,也有一种想表达生活的冲动。”这种感悟,难能可贵;这种冲动,令人欣慰。有的学生家长则与孩子一起反复把玩,甚至作了点评。也有家长帮着孩子修改诗作,然后交给指导老师。凡此种种,特别是学生家长的参与,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

  我们在诗教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一些影响,但还存在一些显见的不足,譬如课程体系还不完善,诗教氛围不浓,诗教成果难以评估等等,应是一种缺乏长远目标和长效机制的问题,希望在以后能有所改观。

  4、教书育人与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支英雄的部队,必定是个锻炼人的熔炉,培育将帅的学校。这是一种军营文化,军营作风。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如何扬长避短,打造一支对学生负责特别负责,能打大仗、恶仗、胜仗的精专团队,是学校的根本性问题。这是一种学校文化,学校作风。

  河运教师的眼睛里,既要有牛顿、爱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这不仅是个尊重差异和公平教育的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学生立场的大爱教育问题。不客气点说,有些星级名校的名师,未必能胜任河运的教育。他们来了,又走了。

  教师的去留、升迁、报酬等,涉及一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即体制问题。而学校也好,企业也好,机关也好,其运作机制必然受到体制的制约。公办学校在名义上不乏相关的条例和措施,甚至还有把教师推向人才市场的淘汰机制,其实碰到实际问题则很难操作。

  (1)科学灵活的分配机制保障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

  河运之水天上来,沉舟侧畔千帆回。体制上的特点,决定并提供了机制上的优势和活力,问题在如何充分利用、巧妙利用。作为一所民办中学,我们依法实施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水流的灵动和清澈。河运的用人原则,就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动真格。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占着茅坑不拉屎,谁为埋单?这里不唯学历,不重职称,更没有后门;根本的考量,就是绩效。河运的词典里,没有“超编”这个词汇。学校设立首席班主任和正教授级教师的职称,待遇优厚;但无论何人,只要符合条件,均可享受,且没有名额的限制。同时,研究生也好,名牌中学的骨干教师乃至特级教师也好,出不了成绩出校门。这似乎缺乏温情,但温情难以维系质量,市场也不青睐温情。

  学校的报酬分配结构,大体有三驾马车构成,即工资,工作量,奖金。这是一种确保基线的动态的分配机制,跑得快,跑的远,拉的多,也拿得多。我们觉得,就学校工作责任体系而言,民办中学的体制似乎更具优势。

  河运的优质特色教育,还需要依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保障激励机制。河运按需定岗,按职论酬。教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这里没有突出的分配的不公,奖罚的失衡,故没有经济上的纠葛。除了公平,公开,公正,还有操作上的规范和简便,那就是依据大家举手通过的《z市河运实验中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稿)》,有职能部门依法处置。学校的奖勤罚懒,奖的心动,罚的脸红。

  (2)内聘外联,“青蓝工程”帮助教师发展

  河运强调教师的“四干”精神,即肯干,苦干,能干,巧干。这并非文字游戏,因为以前确实存在雇佣思想,临时观念。但肯干苦干,空间毕竟有限,而能干巧干,则更具张力。同时,通过多年的激励和诱导,当前更应注重能干、巧干,着力提高四十五分钟的效率;强调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这是一个如何打造教师精专团队的课题。

  应当看到,新教师不仅缺乏经验,其功底也亟待夯实。因此,每年开学,学校都要隆重举行拜师结对仪式,聘请造诣较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徒弟。师傅言传身教,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特长和经验传给年轻一代,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于此同时,我们加强校际合作,聘请梅村、羊尖的骨干教师为我校年轻教师辅导,既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又带来了名校名师的不同风格,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活到老,学到老,过去的成就,不能证明现在,更不能证明将来。任何教师,都应当在优质特色发展过程中得到教育、发展、提升,但其前提是要有一个可以接受教育的客体。我校一批年轻教师,象徐觉、殷建华、张斌斌等,正展现出令人可畏亦复可喜的虎虎生气。而象王德平、姜益林等老教师,无论放在哪一所名校,都是出类拔萃、不可多得的一线专家。目前,他们正用孺拙的笔体,书写崭新的一页。

  四、坚持“两结”(团结、总结)不动摇,坚持目标不动摇

  我们以为,市局关于“推进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意见”,是调研总结了先行学校的探索和局部经验,以求全方位高水平规范化的发展,是本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重大举措。就其精神,本校在去年就着手全员参与,题目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实现不一样的精彩”,要求每个老师在学校例会轮流发言,每学期由全体教职员工投票评出“论坛之星”,至今已有二十多位老师登台演讲,但是,我们以前并没有形成一整套优质特色发展的方案。今天,我们在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将拿起画笔,首先打好河运底色,再“把目标刻在岩石上,把方法写在沙滩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系统架构,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巩固发展老项目,物色创设新项目,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真正实现不一样的精彩。

篇2:区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三年行动计划

  区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三年行动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加快高中教育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地发展,不仅是解决当前同质化、趋同化倾向的有效办法,也是提升高中品质的必由之路,更是高中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学生培养模式,促进我区高中转型升级、创建省优质特色高中,扩大特色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中的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强化特色、创新模式、多元发展、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加速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优质化发展,职业高中专门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实现普通高中“质量领先、充满活力、各具特色、品牌卓著”的新格局,职业高中“教产合作、校企一体、专业占优、国内示范”的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建成省现代化教育达标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技能支撑。

  二、建设目标

  20**年,进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所普通高中成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实验项目”学校。到20**年,力争2所普通高中进入省优质特色高中行列,职高进入全国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到20**年,全区普通高中都成为全省知名、国内有影响的优质特色高中,职高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000个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3个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5个特色专业。

  --建设独特的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民主科学,课程建设多样,社团活动丰富,特色优势鲜明,育人成果丰硕,办学品质彰显,学校文化丰润。

  --提供全面的优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明显,名师骨干培养形成梯队,品牌学科不断涌现,特色专业持续提升,课堂教学高效、分层次,学生学习自主、可选择,办学机制灵活,学校课程精良,教育条件一流,教学质量领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职业高中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形成开放的合作体系。建立与先进地区同类学校的友好关系,开展与国(境)外教育机构的国际交流,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引进国(境)外优秀教材和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外语与国际理解教育不断加强,教育合作与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职业高中对接经济、市场和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向全社会的职业培训更受欢迎。

  --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逐年提高高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形成保障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教育信息化程度走在国内前列,图书、实验设备接轨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对接。特色项目支撑设施先进完备,特色学科(专业)教师适度倾斜,特色高中自主招生逐步扩大。

  三、措施与要求

  1.创新办学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普通高中要按照省教育厅即将出台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实验项目方案》,从办重点普高转到办优质特色高中,做到普通高中不普通。职业高中要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0**年)》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9号),从办重点职高转到办国家级示范学校,做到中职不亚于高职。各校必须科学定位,挖掘自身潜在优势,着手研究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学校个性化建设的实验方案与实验项目设计,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经历、学程安排、导师团队、资源条件、学业管理、成效评价、生源要求和遴选办法等,并有明确的分年度达成目标、任务及相关措施,要求3月底前完成方案论证。其中,普通高中要围绕“项目引领、科研推动、课程支撑、错位发展”的建设思路,可以从特色项目、特色学科、特色班级起步,逐步放大,再扩散到学校整体特色办学。建议中学从人文、科技、数理、外语中予以定夺,柴桥中学在体育、科技、综合课程中作出选择,泰河中学在德育、外语、人文中能以取舍,明港中学在做强做大艺术品牌的同时,可考虑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实验。

  2.坚持育人为本,浓厚学校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用文化建设支撑学校内涵发展是现代学校的必然选择。各校必须增强文化育人的意识,创新育人模式,加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要不断完善育人体系,以强化“三风”为核心、以班集体建设为根本、以学生社团为基础、以自主管理为中心、以人文科学素养为支点、以身心健康为保证、以节庆活动为平台、以家校联系为纽带、以党团组织为阵地、以人生规划为动力的长效机制建设。要精心组织每年的学生成人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切实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青春健康、公民道德等教育。职业高中要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创业文化。

  3.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品质。

  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坚持每周校务会议和隔周教师大会制度,进一步落实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要努力向教育家靠近,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有思想、有目标、有行动,全身投入,潜心谋划,以身作则,秉公办事,善于团结同志,支持班子成员大胆干事。全面建立学校中层竞聘上岗制度,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注重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推进现有的高中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改革,从深化办学体制入手,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加强实验项目的管理与跟踪,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关注与培养的新路。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招生、师资配备、课程开设、学生评价等方面合理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建设优质特色高中“松绑”。职业高中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好地发挥中职教育集团的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多元主体举办职业教育。

  4.建设多样课程,满足学生需求。

  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以“有特色、多样化、可选择”为原则,各校要严肃课程设置,规范必修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加强选课指导,建设课程资源,落实学生评价,深化课程改革。要建立各校的课程规划,形成每门自创课程的目标、模块、课时、学习经历、结果评价等详细计划,努力使国家课程与学校自创课程比例达到1:1。要不断提高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实施“课程研发能力提高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和实践研究,切实解决课程规划、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薄弱环节,充分利用教师特长和校内外优势资源,尤其要引进一批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鼓励学校开发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重视选修课程与学生社团建设的密切结合,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全方位开放学校教学资源,努力使特色课程化、课程特色化、课程多样性、学习选择性成为现实。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外学校进行访学,认真做好学生在创新素养方面的成长记录。要主动适应高考改革的形势变化,研究推迟文理分科的时间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持高考持续上升的态势。调整职业高中专业结构,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加快建设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示范实训基地,深化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5.加快师资培养,打造品牌学科。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责任感教育,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主动发展意识,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养成教学常规的自觉性。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教研实效,创新教研特色,推进教学改革。加大教师梯队建设,拓展教师发展平台,注重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精心呵护特长教师和特色教师的成长。教师要确立“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生本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专注课程改革,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建立不同职称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流动的常态化。

  6.引进优质资源,推进合作办学。

  借助中央教科所的专业力量,指导各校加快优质特色高中创建。抓紧落实“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各高中在20**年均要与1-2所高校建立相应特色建设的项目合作,聘请导师团队,在学生培养、课程建设、课题研究、项目开发、实验指导、学生选送等方面建立紧密型的关系。加强境外合作,办好中学国际班,建立境外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游学基地,充实一批外教力量,引进1-2个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构,努力与境内外优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重视与省特级教师协会的合作,有效发挥工作站的效能,助推优秀教师成名成家。积极拓展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增加多方参与的内容和深度,完善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

  7.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学校发展。

  为引导各校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从20**年起,每年设立高中教育装备经费500万元,主要用于“数字校园”、特色功能室和实验室建设;设立高中教育项目合作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各高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学校课程建设;设立高中教师培训经费100万元,主要用于高中教师异地挂职培训和境外基地培训;设立职业高中专业创新与实践专项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培养。逐年提高高中生均公用经费,20**年起普高和职高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1200元和1800元。适当放宽高中教师配备比例,凡学校特色项目可增配2-3名教师。推进教育公平,深化招生改革,逐步建立与多样化高中相匹配的招生制度,取消普高“三限生”和“借读生”。

  8.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实验质量。

  区教育局成立优质特色高中创建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以项目管理方式,对高中实验项目进行常规管理和年检,并给予最大支持。各高中学校必须建立校长负总责的实验项目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组,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与职责,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设置“专题网页”及时发布培养方案、进程、活动、成效等动态信息,以争取全社会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文库分类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管理文库吧 glwk8.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