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 导航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本

编辑:管理文库2023-10-28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课程开发相关资讯,但很多人写作课程开发相关文章时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本,欢迎大家分享。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会丰富的图书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读书时尚,主打故事文化品牌,打造“书香校园”,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在故事中成长》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

  《在故事中成长》校本课程方案的拟订和课程的开发是以“陶冶师生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多方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亲近书籍、亲近文化,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读书活动,在故事教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兴起读书学习热潮,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故事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故事美丽你的人生。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

  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在充分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本着“以人为本,发展学校”的原则,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需求评估及资源分析

  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的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大力倡导读书风气,营造书香校园,打造读书品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2、学生的发展需要分析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调查问卷,分别是:

  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3、学校及社区发展需要分析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素有“精品小学”之称,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而学校所在的社区尽管是市级文明小区,但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

  4、学校与社区课程资源分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的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亲近书籍、亲近文化,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读书活动,在故事教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兴起读书学习热潮,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故事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故事美丽你的人生。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拓展知识界限,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故事材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故事与人生的关系。

  2、在搜集查找故事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故事学习法。

  3、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经历听读故事的学习中,学会讲故事、品故事、写故事。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故事的乐趣。

  3、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根据上述目标,根据小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本课程主要安排如下内容:

  第一部雷锋故事第二部英雄光辉第三部走进奥运第四部党旗飘飘

  第五部尊师重教第六部热爱祖国第七部走进科学第八部放眼世界

  (详见附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一)开展校本培训,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开发者和实施者。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甚至就是教科书,这无形中窄化了教学途径,僵化了教学面孔,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要通过业校和自学等方式,使教师:

  1、理解课程与课程资源、学科、教材、教科书间的区别与联系,树立开发、使用课程的意识和理念;

  2、逐渐唤醒、催生教师开发、使用校本资源的能力;

  3、认识本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得益处,由能力积淀来提高应试成绩,来提高学习效率;

  4、指导教师参与联合校本教研,利用同伴互助,拓宽思路、创新行为。

  (二)优化各类活动,挖掘学生潜能。

  在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我学习、我快乐”的开发着眼点,围绕课程主体组织开展多项活动,先普及,后提高。从活动的策划,材料的搜集,活动过程的主持与记录,活动体会的交流总结等,都由学生主体参与,并由学生形成过程性书面材料。在活动中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能力、经验储备,学会交往,懂得合作,思想净化、语言输出,综合素质在经历与实践中得到一次次提高。

  (三)教材二度开发,实现共建共享。

  在读书的基础上实现创作,让学生也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是我们对本教材二度开发的设想。通过师生主体的共同参与,逐步完善本课程,逐步锻炼提高师生的思想和能力,使本课程成为无数学生成长的芳草地。

  五、校本课程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确保校本课程顺利的开展与实施,学校成立了学习指导课教研组,建立起校长统筹(主要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审议,教材管理以及培训教师),主任指导(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包括查阅备课、上课、评价和日常管理),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加强学指课教学研究。

  2、加强过程的规范管理。

  3、理论学习。加强教师培训,集中培训与分科培训相结合,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措施、形成共识,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意识,认真上好校本课程,提高学指课的质量。

  4、实践研究。定期进行观摩课,研究课活动,请专家、领导给予指导。

  5、阶段小结。加大课程的评价、研究和实践。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每学期教师总结学习指导课的情况,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评教评学,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设想及保障措施

  1、评价设想: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 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1.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读书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将建立学生读书卡片、学生读书个人档案,对读书的情况及时统计、评价、反思,加强过程的管理,并逐步成立研究课题,以促进课程的健康发展。三是对教师实施这一课程的态度、水平和绩效的考核评价。

  2.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更让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3.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如:关于学生读书表现、读书兴趣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学习的反思、读后感、师生的评价和家长的信息反馈。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重视定性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情况与能力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读书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用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做到正面引导。一方面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提高课程使用意识和开发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在一方面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方面,促使学校形成特色,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习、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

  ①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②教研引导

  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教学研究的氛围,加大奖励,依据教育局出台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指导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规划与方案,层层落实,稳扎稳打。

  ③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习的课程;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④持续的校本培训

您正在浏览的文章由www.glwk8.om(管理文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制定《学校课程开发规划》,利用多种学习渠道,学习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策略;召开专题培训,包括课程目标的陈述,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具体程序;培训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和开发的程序等。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⑤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政府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将尽自己的力量,携手共建书香校园,让学生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开拓视野,畅通思路,真正让读书相伴人生路。

篇2: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名称: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同志早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辟地说明了创新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来临,国家综合国力日趋激烈的竟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提倡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同时人们也意识到人才的创新素质教育至关重要,而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这里所说的素质和能力,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知识的积累,还包含着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加工和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我作为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一名科技教育辅导老师,从事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已有20多年头,其间辅导学生的创造发明获得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各层次奖项,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多年的科技辅导工作和经历,有许多感慨。在中学基础教育中没有这样的课程,也没有操作性强的教材,现在高中即将进入课程改革实施阶段,校本课程在高中课程改革中有了一席之地,所以我感到“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人才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和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学会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和培养,才能造就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我开发这本校本课程教材的目的和背景。我校在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对于开发一个系统的校本教材来说,还存在着局限性,有待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充实。

  三、内容框架

  创新教育的内容有许多,涉及到各个领域。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宽泛的概念。早在15世纪人们就运用到了“创新”这一术语,其原意是引进新东西,新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人们在认识、利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首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

  作为校本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创造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创造发明并不神秘,只要大家都做有心人,创造发明的课题会很多,同时了解和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技法,通过科技小制作锻炼动手能力,并且在小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改革创新的乐趣,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

  本青少年科技创新教材主要有以下章节所组成。

  第一章  创造发明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章利用创造发明的事例,让学生走进创造发明的世界,认识创造发明的本质。我们社会的组成,我们所处的环境即是一个创造发明成果堆积成的世界。让学生感到创造发明并不神秘,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技法,将自已融入社会中,做一个有心人,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发明家。

  第一节 点评创新事例(一)(2课时)

  这一节由浅入深介绍小学生的创造发明成果,明白小学生一样能搞创造发明。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创造发明就在我们身边。

  教育目的:

  ①了解创造发明就在我们身边。

  ②要做有心人,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

  1.粉笔变蜡笔

  2.防蛀衣架

  3.多用途帽子

  笫二节 点评创新事例(二)(2课时)

  这一节通过创新事例的点评,进一步认识到创造发明所必须具备的条件。⑴新颖性,⑵科学性,⑶先进性,⑷实用性。

  教育目的:

  ①了解创造发明必须具备四性。⑴新颖性,⑵科学性,⑶先进性,⑷实用性。

  ②了解创造发明有相对性和绝对性之分。从相对发明逐步发展成为绝对创新。

  1.不用拆轮子就能换的内胎

  2.折叠式太阳灶

  3.套筒式旅行桌

  第三节 点评创新事例(三)(2课时)

  这一节通过创新事例的点评,知道创造发明由二大部分组成。第一要通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获得创新课题和创新设计。笫二还必须要有创新实践,将创新设想进行物化,制成一件实物或作品或模型。物化的过程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问题,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发明成果。

  教育目的:

  ①创造发明由二大部分组成,a.创新的思维,体现在创新的课题和创新的设计上。b.创新实践,一个完整的创新成果必须物化,通过物化检验创新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②创造发明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培养自身良好的素质。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细微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不断提高自已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磁带复新机

  2.定压式打气筒

  3.具有点拍功能的数码相机

  第二章  科技小制作

  心灵手巧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一切。一个从不贴近生活,从不参加任何劳动的人,他决不会产生创造发明的欲望、创造发明的动机和创新思维。所以这一章让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不光锻炼了双手,并且体验到从设计到实践到成功的过程。体验到精确性,细心对实验成功的重要性。这一章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素质的重要环节。本章列出了6只作品,供各学校根据各自的条件选做。

  第一节 纸飞机的制作(2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飞机滑翔的原理,学会调整飞机的飞行重心,使纸飞机的留空时间最长。

  2.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信心,通过不断改进使飞机的飞行获得最佳效果。>

  第二节 七巧板的制作(2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七巧板采用木板制作,学习加工小木板的工艺和方法。

  2.七巧板的加工精确度要求非常高,通过制作,理解精确度对作品的重要性。

  第三节 风铃的制作(4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风铃采用铝镁合金管材制作,学习金属管材的加工方法,学会采用夹具对管材的加工。

  2.知道管材的长度对发音频率的影响。

  第四节 电子钟的制作(2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拆装电子钟,了解电子钟的机械结构,了解齿轮传动和变速的原理。

  2.设计电子钟的外形,对电子钟进行美化,突出个性设计。

  第五节 眨眼电子猫的制作(4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学习电子焊接技术。

  2.学会看电子线路图和印制板安装图。

  3.正确安装眨眼电子猫,并能自行设计外形和结构。

  第六节 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6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进一步训练焊接技术。

  2.了解调频、调幅和调制的概念。

  3.正确安装调频无线话筒,学会调整发射和接收的配合。

  第三章  创造技法

  创造技法是许多人在创造发明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的成果。让学生学习后为创新思维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创造技法有许多种,这里挑选最基本的,最容易理解,最容易学习的提供给学生学习。其它的一些方法同学们在创新过程中自然会发现和应用。

  第一节 缺点列举法(2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了解缺点列举法的内容。

  2.应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创新设计。

  3.对创新设计课题进行优化设计。

  第二节 希望列举法(2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了解希望列举法的内容。

  2.应用希望列举法进行创新设计。

  3.对创新设计课题进行优化设计。

  第三节 组合增减法(2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了解组合增减法的内容。

  2.应用组合增减法进行创新设计。

  3.优化设计内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第四章  创新实践

  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创造发明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一章同学们可以把前面所学习的各种知识融为贯通,综合应用,进行创新设计和创新实践。

  第一节 创新课题方案设计(4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把前面所产生的创新设想,根据四性原则优选出1-2个。

  2.将1-2个创新设想,进行论证,选出其中一个设想,并把它改进、完善设计成可操作的创新方案。

  第二节 创新实践(4课时-8课时)

  教学目的和内容:

  1.把创新方案进行物化,制作成作品或模型。

  2.在物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通过不断修正,改进解决问题,制作成作品或模型。

  四、评价

  学生对于创新教育学习的评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制作作品的精细程度、外观形状等进行打分,该成绩占总分的30%;第二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方案设计,根据四性的要求,看作品是不是达到四性的要求,该成绩占总分的30%;第三部分,最终成果,因最终成果是综合各种知识、技能、技术、思维,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创新作品,点总分的40%。

篇3:个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例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为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贯彻教育部《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管理指南》等文件精神,并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特制定符合自己的方案。

  一、开发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等文件为指导,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开发原则:

  在个人开发校本课程中,应做到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及实践与开发相结合原则。

  三、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开发的课程为信息技术。

  2、开发此课程的目标为:让信息技术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

  展性,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认识电脑、熟悉电脑最基本操作;知道信息技术能帮助人们获取其他各方面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实施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舞台。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恰当地利用竞争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观摩与学习。从班级、内容出发,突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还要注意指导过程的创造性和指导形式的多样性。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4、开发课程的评价:

  ①评价的原则: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学习训练、探究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当给予特别鼓励。

  ②评价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③评价方式

  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

  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特长展示、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查等多种形式。

  四、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工作和措施:

  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有关文件资料,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自己落实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⒉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方案。

  ⒊积极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学习,或相关单位的参观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⒋依靠社区或家长的资源,充实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力量。

  ⒌做好评价工作。

篇4:陶艺课程校本课程方案

  一、基本数据:

  课程名称陶艺课程类型活动课

  使用教师卢旅授课对象六、七年级学生

  时间16课时,每周1课时设计者卢旅

  所在学校徐教院附中

  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课程的性质

  课程的性质是选修。我校陶艺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综合,淡化陶艺专业性,强调以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开发为陶艺教学的核心目标;强调学生在课内审美活动的全程性,从感受泥性出发,引导欣赏与探究,大胆创作,共同评价,深化学习所得。

  指导思想

  我校陶艺教学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我校强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教师的发展铺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才能有效地实施我校的陶艺校本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分别对中国陶瓷发展史、世界陶艺发展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了解现代陶艺的发展状况;了解陶艺制作的材料和工具,能通具体的操作实践掌握陶艺的设计与制作方法;通过对大师、名家作品的鉴赏,认识陶艺及其艺术特点。使学生具有独立创作陶艺作品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陶艺发展史、陶艺技法,从经验中探索、把握基本陶艺造型语言。

  2、通过作品设计与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寻求,加强空间造型能力。

  3、通过制陶实践过程,主动探索尝试表达新颖的设计途径与方法。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体会陶艺是人类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语言,为日后进一步体验陶艺作铺垫。

  四、课程内容

  15周:教师向学生介绍、示范与学生动手查相关资料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

  第1周:概况介绍。

  第2至12周:技法练习及相关创作

  A)泥板压印——用各种物体在泥板压痕,做肌理练习。

  B)捏塑成型——抓住物体特征,捏出有趣的动物和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C)泥条盘筑——搓泥条,学习古老技法,力求创造新的造型。

  D)泥板成形——拍压泥板,用拼结、旋拧、围卷等多种方法进行创造

  第13至15周:主题创作

  五、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一)学习方式

  以发现式为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从经验中探索、把握基本陶艺造型语言。通过作品设计与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寻求,加强空间造型能力。通过制陶实践过程,主动探索尝试表达新颖的设计途径与方法。

  (二)教学方式

  采用以讲授、演示、实践、活动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较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在演示、活动指导中帮助指导学生。

  六、教材情况

  自编教材。载体形式为电子文稿的形式,为光盘。

  七、学习评价方式

  (一)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关注学生的陶艺学习参与程度与思维、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评价是以方展性评价为取向,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对其进行判定。陶艺学习是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给学生以判定是更人性化的评价。从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实践与创新、自评与他人评价等多方面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注重实践。

  (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手册中。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陶艺教学采用档案袋评价:

  1、学生的每阶段陶艺作业、最得意的代表作品

  2、学生自己的评价、反思

  3、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

  4、汇集其他相关的材料,等等。

  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记录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陶艺学习的成长故事。每个学生都有其特长,不论擅长泥条造型还是捏塑造型,教师在评价的是其学习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热情参与,积极收集相关信息、独立思考创作、交流合作等,而不是仅仅关心其结果。

篇5:中学旅游教学校本课程方案

  一、基本数据:

  课程名称旅游课程类型综合实践课

  教师董炳莲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时间3课时、隔周1课时设计者董炳莲

  所在学校献县南河头中学

  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课程的性质

  课程的性质是选修。我校旅游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美感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旅游知识和当地的艺术文化相综合,淡化旅游专业性,强调以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开发为旅游教学的核心目标;强调学生在课间审美活动的全程性,从感受美性出发,引导欣赏与探究,共同评价,深化学习所得。

  指导思想

  我校旅游教学以当地名胜古迹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我校强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教师的发展铺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才能有效地实施我校的旅游校本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当地的历史遗迹、风物人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旅游学作为一个新兴学业的意义,通过具体的搜集并掌握本地的名胜古迹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当地中的实践旅游,将情、理与知识相结合从而认识旅游业及其意义。使学生具有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美感鉴赏、陶冶性情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旅游业知识及其意义,。

  2、通过对当地资料的搜集,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体会当地实践对学生美感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旅游业作铺垫。

  四、课程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与学生动手查相关资料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

  第1周:旅游业介绍。

  第2周:展示搜集资料的成果。

  第3周:参观实践

  五、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一)学习方式

  以发现式为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从搜集中探索、把握基本旅游业语言。通过搜集资料,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通过参观实践过程,彻身了解旅游业的意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旅游业作铺垫。

  (二)教学方式

  采用以讲授、演示、实践、活动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较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在演示、活动指导中帮助指导学生。

  六、教材情况

  自编教材。

  七、学习评价方式

  (一)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关注学生的旅游学习参与程度与思维、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评价是以方展性评价为取向,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对其进行判定。旅游学习是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实践、自评与他人评价等多方面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注重实践。

  (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手册中。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文库分类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管理文库吧 glwk8.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