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库 导航

高淳小学学校简介

编辑:管理文库2024-04-17

  学校简介相关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参考借鉴,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淳小学学校简介,仅供参考其相关内容与写作格式,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淳高小学学校简介

  淳高县实验小学的前身是清道光八年(1828年)建立的学山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就学山书院改设淳高县学堂。清末解元王嘉宾任堂长。学堂原在淳溪镇学山的文昌宫,后扩张到尊经书院的尊经阁、明伦堂等处。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淳高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首任校长杨云溪。1935年改名为淳高县立城中小学校,潘宗纪任校长。抗战期间曾一度迁往漆桥南者、漕塘双山办学。抗战胜利后,更名为淳高县城区示范中心国民学校,江永芬任校长。

  1949年5月淳高解放后,定校名为淳高县城区小学。1952年首次附设幼儿班。1969年改名为淳高电厂东方红学校。1978年经镇江地区批准为县重点小学,1979年恢复原校名。1981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首批办好的实验小学之一。1995年9月,以城区小学为依托,创办公办民助小学--淳高县求真小学(20**年停办)。1998年县城学校布局调整,淳高县中整体搬迁至镇兴路新校区,原校园大部分划归城区小学,同年5月更名为淳高县实验小学,同年9月以高分通过江苏省教育委员会评估验收。再次被确认为省实验小学。20**年8月,淳高县实验小学与北京中防院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及本县武家嘴村合作创办股份制民办公助学校--淳高县实验学校。目前,学校有51个教学班,学生2861人;附属幼儿园有12个班,入园幼儿460人;全校有教职员工144人,专任教师116人。学校目前占地5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学校有普通教室59个,专用教室11个,多媒体教室2个,实验室1个,舞蹈房1个,课件制作室1个,电脑房4个,儿童化阅览室1个,此外还有校史室、红领巾广播室、图书馆。图书室藏书35000册。全校有学生专用电脑280多台。校内有2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室外足球场1片。室内体育馆面积992.5平方米,设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另外还有武术房、健身房、形体训练房。

  学校秉承“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宗旨,以“求知、求美、求乐、求真”为校训,明确“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确立“通过智慧管理、建设智慧校园、培养智慧教师、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办学理念,围绕“教育现代化的先进校、素质教育的示范校、教育科学的实验校、精神文明的标兵校”的办学目标,树立“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治学、精通业务、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教风,“勤奋好学、精思好问、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学风,走“德育为首、科研先导、体育突破、和谐发展”的育人之路,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1980年以来,两次受到省人民政府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还先后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省优秀家长学校”、“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学校”、“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读书育人先进学校”、“全国体育科研明星学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模范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少先队组织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省红旗大队”、“市标兵红旗大队”,数十位教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省、市劳动模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学科带头人;孙小青校长被评为“南京市名校长”。

篇2:宾山小学学校简介

  山宾小学学校简介

  串场河畔一路走来

  在南黄海之滨,长三角平原,有座称作“掘港”的古镇。古镇成陆于春秋,初建于唐,发展于宋,繁荣于明清,绵延至今。古镇又称“山宾”,意为成陆时形成的一块由贝壳堆砌而成的地方,所以掘港又有了“宾城”的雅号。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民族危机日重,在维新改良运动的影响下,各地涌现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以掘港之别称命名的“山宾学堂”应运而生,这就是z省z县山宾小学的前身。

  山宾学堂创办时,有校舍20余间,部分校舍依托于白衣庵寺庙改建。学堂背街临水,又与古刹大王庙、天主教堂毗邻,地点适中,环境幽静。学堂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称串场河。串场河,因连结各盐场而得名。这是一方育人的水土,正如校歌所云:“我们的学校环境好,门临一水远迢迢,两岸杨柳拂李桃,风景多美妙......”

  沿串场河边,学堂门前有面墙,门堂上悬挂“山宾学堂”之牌匾。次年,学校改称“山宾小学校”,于是特制一块虹形校牌,以篆书镌刻校名悬挂。这一挂就是数十年,给历届学生及小镇居民留下深刻的印记。建校不久,学校又新建两层楼房一座,木质结构,楼上楼下只各有一个教室。小木楼北侧有丹桂一株,每年秋季,香飘十里,故《掘港镇志》将山宾小学列为掘港古迹之一,并附有古楼和桂树的照片。

  创办伊始,学校设有初小4个年级,开设国文、算术、体操、唱歌、图画、手工6门课程,有学生129人,教职员7人,第一任校长金文源(汇泉)。当年学校每年可向如皋县衙领取1453块银元,作为办学经费。其时掘港为皋东地区,受辖于如皋。此后,学校又增设高小部,小木楼作教室,增开读经、珠算、英文、理科、历史、地理6门课程,至此学校由初级小学发展为完全小学。由于山宾小学是当时掘港地区唯一设有高小及声誉最高的学校,凭着高小的毕业文凭,即能谋求职业,因此除掘港镇外,其他地区的学生亦慕名前来就读,并寄宿于校。学校1933届校友、z县中学原副校长刘克勤回忆说,他的老家在苴镇,离掘港较远,几乎每次都是坐小条篙儿船来校,有时也坐班船,上午十时从家出发,下午三时左右才能到达,每学期大概只回家两三次。蜿蜒不息的串场河,见证了孩子们的励志求学。

  校园外,串场河水静静流淌;校园内,学习生活亦简单平淡。然而,当革命的烽火燃烧至这古老的小镇时,个人的成长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民国时期,学校师生开始参加进步社会活动。上街***,散发传单,打倒土豪劣绅,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党的政策。学校1939届校友,浙江省温州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原书记彭正陶撰文回忆说,抗战期间,给他深刻印象的是校园内有块墙壁,画了一张巨大的桑叶,在叶子的右上角有只正在蚕食叶子的蚕儿。老师告诉学生们,这片桑叶就是国家的版图(当时外蒙古还属中国领土,故形似桑叶),那只蚕儿就是邻国日本,此刻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侵略我们的国家,他们就像那只桑蚕,妄图蚕食掉整个中国。老师的讲解,在孩子们的心里燃起了无比愤怒的火焰。他们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加入到保卫祖国的队伍当中。在众多有志有为的学子中,叶邦瑾就是杰出的代表。叶邦瑾,女,年仅15岁就投身革命,曾任新华社华中一分社战地记者,21岁时被捕惨遭国民党杀害。新华社延安总社电悼叶邦瑾,赞扬她“真不愧为共产党员与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模范”,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她学习。如今,在延安新闻纪念馆,陈列着包括叶邦瑾在内的10多位新闻界革命先烈的蜡像,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像叶邦瑾那样从宾小走出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在厚重的校史上烙下不朽的红色印记。

  自1906年山宾学堂诞生至今,学校几易其址,几易其名,先后称如皋县第四高等小学校、如皋县立第九完全小学、如皋县立掘港小学、如皋县掘港小学、如皋县掘港国民学校、z县掘港小学、z县掘西初级小学、z师范附属小学、z县黄油枪厂‘五七’小学、z县掘西小学等,至1983年正式复名z县山宾小学。百年间,学校历经风雨,但伴依着古老的串场河,从容走来,一路弦歌。

  老桂树下梦牵魂绕

  “九月中的多伦多已经有了很深的凉意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开始呈现出缤纷色彩,令人陶醉。漫步林中,我却依然觉得少了点什么。先生笑着问我是不是又想起了那棵桂花树,原来有些心思即使不说出来,身边人还是能看到呢!童年的秋天总是飘着桂花的幽香,这么多年物是人非,那幽香却一直挥散不去。电话里跟母亲谈起这棵桂花树,母亲说学校搬了,那棵树不知还在不在那里。哦,我轻叹一声,回忆却止不住地蔓延开来,把我带回母校--山宾小学。”这是学校1986届校友,时任加拿大第二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行政助理的洪蕾为母校20**年百年庆典所撰纪念文章中的一段话。文章以校园内一棵高大茂盛的老桂树为背景,追忆了盈溢着幽幽桂香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母校和老师的殷殷思念之情。

  建校伊始,校园内即有一株树龄逾百老桂树,满枝叠翠,郁郁葱葱,冰清玉洁,香远益清。百年间,这棵桂树承载着孩子们太多的欢乐,儿时的记忆里总有挥之不去的桂花香。伴随老桂树成长的历届学子遍及海内外,他们不管人在何方,身居何职,年龄多大,一提起母校,首先想起的就是校园内那株让人魂牵梦绕的老桂树。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位侨居美国50余载的老校友拄着拐杖探访母校。一进校园,记忆中的小木楼不见了,但老桂树仍在。老人伸出颤抖的手久久抚摸屈曲粗糙的枝干,喃喃道:“分别整整一个甲子了,今天终于又见到您。”说着倚立树旁叫随行的子侄为他留影。

  遗憾的是这棵几乎可视作学校象征的桂树在90年代中期因随学校搬迁逐渐失去生命的活力,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让曾有的遗憾不再延续,百年庆典前,学校辟地新建丹桂园,并请南通大学中文系徐应佩教授撰铭以志始末。铭文曰:“清光绪三十二年先贤创建山宾学堂,迄今百年。建校伊始,校园即有丹桂一株,以其英姿与品格感召历代学子。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其形清丽;独占三秋压众芳,不与桃李争妍艳,不让松柏之苍翠,不畏风霜之侵凌,其品坚贞;月中有丹桂,亘古发天香。晋代郗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始称金榜题名为折桂;宋代名相李纲、清代名臣林则徐均以‘桂斋’名书房自励,其魂超逸。近百年中,宾小学子出校园,别故土,越国门,建功立业,无论天长日久,无论天南海北,总有桂之幽香萦系胸怀,对其魂牵梦绕,永志不忘。然惜之,原桂树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枯谢。值宾小百年校庆之际,本着环境育人精神,为彰桂树之品、传桂树之神,特辟地广植桂树,名曰‘丹桂园’。由昔日之独木而成今朝之茂林,寄厚望莘莘学子承前启后,人才辈出,誉满天下。”

  百年迢迢路,总有暗香盈袖。一棵已故的老桂树,一片青翠的丹桂园,联结着宾小的昔日与今朝。宾小人对桂花有着特别的情结,于是就很诗意地称校园为“桂苑”了,并以桂文化立校。校刊《七色光》辟桂花专版,刊载桂花的生长习性,观赏、药用的价值,历代名家咏桂的诗词及赏析,关于桂花的美丽传说,还有桂花与对联、桂花与移栽、桂花与邮票的趣话等文章,以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桂花,亲近桂花、喜爱桂花。学校还于每年桂花飘香时节举办桂苑文化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桂园、摄影留念、书画展览、诗文诵读、征文比赛、小报制作、桂花知识竞赛、桂苑戏话展演、评选“桂苑之星”、举办“桂苑论坛”等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开展“走近桂花”研究性学习,邀请知名校友返校做报告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爱我桂花、爱我桂苑、爱我宾小的情感,构筑美好的精神家园。在学生的眼中,桂花被赋予了别样的情怀和意蕴。嫩黄悄隐绿叶间,无意争媚香自远,其不慕荣华、不事张扬的美好品质也启迪着宾小人朴实为人和踏实做事。漫步桂苑,孩子们赏其形,品其香,悟其韵,陶然而心动。

  一朵红花依然芬芳

  在山宾小学的发展史上,“小红花”艺术教育无疑是一朵璀璨的奇葩。“***”时期,与全国各地一样,学校教育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唯一搞得生气勃勃且取得合法地位的只有“小红花”文艺宣传队,其不仅在南通地区闻名遐迩,在z省也小有名气。

  “***”期间,百花凋零,全县县级文艺团体只剩下一个杂技团,其似乎也处于停滞状态,而z是全国闻名的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各级领导纷纷前来指导、参观,加之一些重要会议也需要文艺活动点缀,于是县教育局领导积极向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学习,也办起了“小红花”文艺班,附设在掘西小学内。1973年,学校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48人组成文艺班,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渐配全手风琴、大提琴、小提琴、小号、扬琴、二胡、笛子、琵琶、三弦、月琴等乐器,近50件。县教育局为文艺班抽调各类专业教师,有一技之长的上海插队知青也加盟,这为“小红花”日后一枝独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宣传队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排练文艺节目,有合唱、独唱、重唱、小组唱、表演唱、弹唱、独奏、合奏、舞蹈、相声、话剧(折子戏)等。当年在全国流行的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小演员们穿上崭新的新四军军服,表演得也是有板有眼。为方便训练和演出,政府还专门为学校建了一座大礼堂。大礼堂配备长椅子,能容纳180多名观众。一般接待演出就在该礼堂进行,重要演出就到县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如今已被车水马龙的街道取代,可当年同样是门庭若市。在宾城众人的交口称赞中,“小红花”频频亮相,仅是国家级的接待演出就有四、五次。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佳媚,时任z省主要领导许家屯、钱信忠、宫维桢等来z视察工作,观看了“小红花”的演出后赞不绝口。据“小红花”艺术指导老师、z县教研室原副主任胡恩泉回忆,林佳楣同志观看演出时穿着很普通,灰色对襟上衣,戴着眼镜,穿着布鞋,观看时兴致很高,每个节目都带头鼓掌,对“小红花”演员十分喜欢,亲了又亲,临走还不忘向后台工作人员频频致意。1978年,这班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48人中有45人考取z县中,这也有力地证明了艺术教育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积极实施艺术教育,在全县率先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各类兴趣小组正常开展活动。特别是于1986年启动的全校各班参与的“小孔雀”舞蹈比赛,延续近20年,成为艺术教育独特的风景,诸多学子甜美的回忆。

  19***,学校被确定为南通市艺术教育布点学校。同年5月,国家教委音乐教育专家方堃、李广汉来校视察艺术教育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一枝红梅出墙外,唤得z遍地春”。时隔两年,两位专家二进宾小,给广大师生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此后,学校明确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优化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确立“以美辅德,五育并进;以美益智,培养能力;以美育艺,提高素质”的整体工作目标,并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德育和学科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时间,各级领导、教育同行纷至沓来,参观学习。学校也多次承办市、县素质教育现场会。《z工人报》、《南通日报》、南通广播电台、z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报道学校艺术教育取得的成绩。

  步入新世纪,新时期学校传承艺术教育特色,积极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以“回归童真、充满童趣、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宗旨,不断丰富和发展“小红花”艺术教育,努力实现以艺辅德、以艺怡情、以艺益智、以艺健体。学校兴建艺萃楼,开辟艺教专用教室,购置各种乐器,增强师资辅导力量,使艺术训练常态化。学校还与县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合作,探索校内外艺教合作联办的新路。艺萃楼,艺术荟萃之地。每天清晨或傍晚,楼内歌声飞扬、琴声悦耳,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展示才艺。每年庆“六一”儿童节素质教育果展示精彩纷呈,每年参加南通市“三独”比赛捷报频传,《鼓娃》《忆江南》等传统经典保留节目依然耐看。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z省名小学、z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z省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南通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南通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山宾小学,这所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百年老校,如今正以勃发的风姿阔步行进在江海平原。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90人,学生2400多人,拥有z省特级教师1人,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18 人。学校以“爱众亲仁,乐学笃行”为校训,强化“修身、为学”育人观,积极实施新教育实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当下,学校正积极推行“教师主导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把在文化课程上积极实施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在活动课程上推进“小红花”艺术教育确定为“两条腿走路”的整体发展思路。为了使生态课堂彰显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三大特征,呈现自主、和谐、快乐、简约的理想境界,追求学生向往、学有所得的情趣课堂、智慧课堂与生命课堂,学校研发了《悦读日志》、生态课堂《文化手册》和《评价手册》等文本资料,并先后在数学、语文、英语学科建构出高效课堂基本教学模式,确定基本教学流程,并在南通市小学数学学科基地研讨活动及z县“黄海潮”大型教研活动中展示,广受关注和好评。20**年12月《基础教育研究》推介了生态课堂模式构建的初步研究成果。

  百年宾小,百年积淀,虽不轰轰烈烈,但也可圈可点。如果说z教育是满园秋色,那么百年山宾就是一株枝繁叶茂的丹桂,她必将为z教育增添丝丝馥郁的馨香!

篇3:安泰学校学校简介

  安泰学校学校简介

  z市z区安泰学校位于z城东,凤凰岛以南,地处生态优美、人文和谐的安泰镇中心。古运河、京杭大运河、邵伯湖三水环抱中,这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被大自然赋予了更多的秀色与灵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安泰境内相继开设小学、初中,受“七河八岛”地形所限,当时办学极为分散,各村级中学、小学散布于境内各片区,其间颇多变迁。1968年至1981年间,创办了历时十三年的完中--安泰中学。此后,又经历了初中和小学的数次布局调整。

  20**年7月,安泰中心小学、安泰中学整合重组为安泰学校,掀开了安泰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的一页。安泰教育人坚持“文化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战略,传承先贤优良传统,秉承“事在人为”精神,开创发展崭新局面,在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如今的安泰学校占地面积32859 m2,按照省颁现代化标准配置了各种设施设备,“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实验小学”的先进办学条件和优秀师资队伍,为农村娃享受幸福教育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平台。

  走进安泰学校,扑面而来的是古典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气息,让人充分感受“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魅力,诗词教育、科技教育两大特色在这里交汇成农村学校品牌发展的明快旋律。而“优美校园”、“诗意校园”、“书香校园”、“农本校园”的打造,又让人体验到“江苏省和谐校园”、“z市优美校园”的别样风情。

  徜徉安泰校园,书香、花香作伴,读书、健体为要,“学无止境”的校训矗立在眼前,萦绕在心间,激励万千学子“折桂亭畔勤学励志,天南地北成名成家”,要把“z市素质教育先进校”、“z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荣誉打磨成耀眼的星光。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安泰教育者汗洒校园,晨昏之间,星月之下,教师的身影伴着不倦的师魂,全都为了明天的花开。

  安泰学校重组以来,在办学质量、特色发展、文化建设诸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得到了许多关注和肯定,曾荣誉参展“江苏教育博览会”,接待过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的国际友人以及省内外数十批教育同行的交流、考察,接受过新华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教育部网站以及省、市电视台、报纸等媒体的多次报道,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了良好反响。

  辉煌时代,盛世芳华。安泰学校,正在新农村新教育的征途上踏歌而行,书写更加大气的发展篇章!

篇4:区特殊教育学校简介

  区特殊教育学校简介

  z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月,前称为z县聋哑学校,位于z街道西门,交通便利,环境幽雅。

  一、办学条件

  *环境幽雅,道路整齐,全部硬化,空地全部绿化美化。

  *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听障部4个班,智障8个),在校生90名。

  *学校占地面积1782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

  *教室和功能用房,按省级标准,调整并增加了听障、智障语言训练室、感统训练室、蒙特梭利训练室、劳技教室、心理咨询室、生化实验室等23个。

  *学校增添了网络控制系统,多媒体小推车4台,计算机室一个,电脑38台,师机比1.6:1,生机比4.5:1。

  *有150米环形跑道标准运动场一个,标准篮球场2片。

  *学校宿舍整洁美观,食堂为A级食堂,学生生活管理有序,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29名,其中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18人(15人本科在读),中级职称10人,专任教师26人,80%以上专任教师毕业于南京特教学院。

  *近几年,国家级获奖论文10篇,省级获奖论文33篇,市级获奖论文34篇。

  *区学科带头人,区优青各一人。

  *上课案例获省级一等奖,上课实况录像在全国信息技术运用中获三等奖。

  *区级课题《浅谈农村特校大龄听障生、轻度智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办学成果

  学校坚持以残疾学生为本,树立为一切残疾学生服务,为了残疾学生一生服务的理念,已形成康复、教育、就业为一体的办学特色

  *近10名学生被南京市聋校录取

  *学生多幅作品在国家、省、市区获奖,z、z的“珍惜地球、感悟之旅”的原创漫画刊登在南京日期报上。

  *z同学被选为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舞蹈演员。

  *听障生就业率100%

  *学校荣获市政府颁发的优扶残疾人“文明单位”和优扶残疾先进集体及区政府颁发的“文明单位”称号,09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集体。

  历程二十,育有百人,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传承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与特殊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听障、智障儿童融入主流社会提供更为优质、公平、高效的特殊教育。

篇5:长征小学学校简介

  征长小学学校简介

  z市征长小学创建于1982年,现有教学班27个,幼儿班7个,82名教职工,1089余名在校儿童。校内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完善。学校拥有一支行政效率高、团结务实、作风严谨、教育管理经验丰富、勇于开拓创新的领导队伍和有一支知识结构合格、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职工队伍。学校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倡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育人新观念,成为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教育乐园。学校秉承全新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着眼未来,立足养成教育,构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网络,开拓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学校以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理念为指引,建构了“学科教学--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三位一体,“一主两翼”的“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办学模式。求内涵,增底蕴,在细化、深化上下功夫,锤炼“教育生活化”特色文化,打造“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

  经过多年的潜心努力,学校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整体构建德育环境实验课题”先进实验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劳动技术先进集体”、“省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数学、自然教学优秀实验学校”, “省级绿色学校 ”,截止20**年已连续十五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多年被评为环翠区教育工作红旗单位。

Tags:

文库分类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管理文库吧 glwk8.com版权所有